:::

科技專案執行單位之績效考評結果

 
本年度「經濟部科技專案績效考評會」以技術處科技專案為範疇,針對科技專案19個執行單位之績效目標達成情形、重大突破與產業貢獻進行考評,並提出未來績效提升與發展方向之意見。有關本年度科技專案執行單位之績效考評共通性意見及個別意見,分別說明如下:
 

一、科技專案執行單位之共通性意見
 
 
面對產業環境變化迅速及國際競爭日趨嚴峻,科技與創新為提升國家競爭力之關鍵要素。經濟部依據行政院「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民國106年至109年)」、「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等重大政策,擬訂科技施政目標與發展策略,並以「強化產業創新研發價值」、「引領產業創新轉型與發展模式」、「深化永續能/資源之產業與社會發展」與「健全智財發展、標準驗證與技術設施環境基盤」等四大科技施政重點,透過相關執行措施帶動我國產業邁向創新與技術提升,為產業升級與轉型發展奠定良好礎石,確保我國在全球的永續競爭力。

 
因應全球經貿衝突日益加劇(如:美中貿易戰),為協助國內產業化危機為轉機,經濟部依據「強化產業創新研發價值」科技施政重點,透過法人科技專案掌握科技發展趨勢,並以產業未來需求為導向,推動具前瞻性、關鍵性及跨領域的產業技術研發,於重點產業領域提前布局下世代技術,並將研發成果推廣移轉予產業運用,協助國內產業在全球景氣不明朗情況下,調整研發策略持續蘊蓄創新能量,強化全球市場發展,持續創造產業價值與效益。

 
本年度科技專案執行單位透過鏈結法人及業者能量,進行產業創新,整合資訊軟硬體技術,實現設備聯網數位化、發展第五代行動通訊(The 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5G)系統技術及場域實證試煉、參與國內外產業規範與標準制定、開發高端複材及市場首見藥物、發展高值醫材,並協助國內企業導入智慧機械朝向自動化與智慧化生產,以補足我國產業缺口,帶動產業轉型升級,拓展商機,進而創造經濟價值。考評會除了予以肯定,亦提出須持續精進之相關意見,期許未來更積極引領產業研發創新,加速促成科技施政願景目標之達成,落實法人科專成為產業轉型、升級與創新樞紐之核心價值。有關「經濟部科技專案績效考評會」對於法人科專執行單位整體績效評述及未來重點方向建議如下:

 
(一)布局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加速產業技術創新突破

 
近年執行單位之研發重點從創造產業價值方向進行研發布局,未來應持續因應環境局勢演進,深耕重點領域關鍵技術,引領產業持續創新。有關電資通光領域技術,應持續開發AI晶片、5G行動通訊技術、物聯網技術、資安技術,推動台灣人工智慧晶片聯盟(AITA)、拓展5G垂直應用整合、擴增實境(AR)及混和實境(MR)技術跨域應用、結合人工智慧技術開發醫療相關應用等,以建構智慧應用生態系,協助業者加速研發時程,深化各類服務應用之發展,促進我國智慧科技產業多元創新。針對機電運輸領域技術,應持續開發金屬鑄造智慧製造、發展結合5G及AR/MR的新世代智慧製造、結合人工智慧與區塊鏈發展智慧機械、電動車/電動巴士/電動船舶/電動輔助自行車、自駕車/自駕船舶/自駕巴士、高階醫材、軌道產業技術等,以打造智慧化產線,提升國內製造業附加價值。關於材料化工領域技術,應持續強化循環經濟、4D列印塑材研發、開發無水染整技術、熱塑性複材加工技術、全鞋回收及鞋材輕量化、結合人工智慧發展智慧製造與客製化等,以促進創新技術、新材料循環高值利用。有關生技醫藥領域技術,應持續開發腫瘤微環境免疫治療藥物、小分子藥、精準醫療指引診斷技術、生醫資電技術、再生醫學技術、食品加工技術、及人體微生物菌相與疾病之研究等,以協助我國生技醫療產業持續高值創新發展。針對服務創新領域技術,應持續強化各種商業服務業營運模式之創新能量,促進國內創新服務生態體系之建構,並整合深層海水及地方特色資源,加強科專成果之擴散與運用,促進東部地方產業發展。

 
(二)鏈結法人與業者技術能量,提供符合產業需求之整體解決方案與應用服務

 
藉由產業創新之推動,鏈結法人及業者能量,將資訊技術導入各產業領域運用,提升國內產業數位競爭力。如:推動公版物聯網平台(National IoT PaaS, NIP),發展智慧機上盒(Smart Machine Box, SMB),協助國內廠商實現設備聯網數位化。

 
針對研發成果之跨產業應用,建議執行單位應提前佈署,整合自身軟硬體技術並加強與產業互動,以利強化產業創新之能量;並應持續檢視已建立之技術與檢測服務於業界之實際應用情形,協助國內產業降低開發風險,確保產品競爭優勢。

 
(三)掌握智慧自動化國產關鍵技術,促進我國產業發展競爭優勢

 
為補足我國產業缺口,執行單位運用累積研發能量,協助國內產業邁向自動化與智慧化發展,提升生產效率。如:工研院研發諧波精密減速機(Harmonic Drive, HD),突破國內自動化產業鏈缺口,促成新創公司盟英科技成立。車輛中心整合產學研成立自動駕駛平台,成功打造全台首部小型自駕巴士Winbus,建構國內自駕車產業鏈。

 
國內產業發展為小廠林立及聚落發展型態,廠商屬於分段代工模式,個別廠商的智慧製造不易產生效益。建議執行單位投入研發宜從技術缺口及產業痛點出發,擴大協助國內產業導入智慧製造,提升廠商參與供應鏈之競爭優勢。

 
(四)帶領國內廠商研發高端設備,提升業者之技術及產品競爭力,打入新興產業供應鏈

 
因應市場發展趨勢,執行單位運用科專研發成果,協助國內廠商進行技術創新,搶占市場商機。如:工研院技轉廠商開發5G高端設備並協助打進力成、泰華、聯發科及美光供應鏈。另突破奈米級光學探針瓶頸,與台灣DNA晶片大廠簽約並與德國顯微鏡大廠Witec簽署保密協定(NDA),搶占高階檢測先機。

 
執行單位之研發策略須有領先全球之水準,建議全面檢視系統技術研發策略及機制,以充實系統技術研發動能。選題應從1加1大於2的概念出發,建立評估流程及納入業學界專家意見,集中能量投入具產業效益之項目,以利創造後續產業化價值。

 
(五)開發全球市場首創技術,帶領國內產業取得國際市場先機

 
在科技專案引領下,執行單位聚焦投入具國際競爭力的核心技術,作為我國產業進軍全球市場的堅實後盾。如:工研院成功研發全球市場首見治療青光眼之新藥(First-in-Class),且突破以往眼滴劑不易達到眼底黃斑部與視網膜之困境,成功開發眼滴劑新劑型技術平台。另發展全球第一款直接轉移至印刷電路板(PCB)基板的「微發光二極體(Micro-LED)顯示模組」,凸顯法人科專技術研發在全球的領先地位。

 
針對目前領先產業應用之項目,建議執行單位透過技術移轉適度讓業界承接,或朝向成立新創公司以利延續創新技術,並應持續關注國際技術之進展,鏈結國際產業技術,強化國外專利布局,俾利帶領國內產業持續創新。

 

科技專案執行機構之個別意見

更新日期:2021-11-23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