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農場正流行

菜要長得好,基本元素不能少
 

■ 開心農場退燒 科技農場正流行
 

臺灣農業的發展型態,由於受到可耕種土地範圍限制與地型地貌影響,大多以小而美的精緻農業為主,許多青農甚至以有機農業為主,再以文創品牌包裝銜接至市場,不似國外大量仰賴機械協助耕種農作物。然而精緻農業的型態並不影響新科技進入農業領域。

近來臺灣已能看見大量以科技設備輔助農務的案例,如無人機噴灑農藥、IOT水質監測解決方案,或是氣候調控系統等等。百花齊放的設備與解決方案,使得農民在忙碌的農務之餘,為了熟悉創新科技又加重許多資訊焦慮。因此經濟部技術處以科技專案計畫,支持工研院研發科技農業相關技術,幾年下來,工研院研發團隊已可提供一條龍服務,大大降低農友的負擔。

這組特別的團隊成員由各種專長背景人員組成,除了資訊科技專長之外,其中包括農業專家、市場行銷人員。因此除了電子科技專業如何使用,團隊也能從農作物改良的角度提供意見,與栽種者討論挑選適合的作物與加工工序,提高終端農產品在市場上的經濟價值。
 

微氣候系統,架起專屬小宇宙
 

他們不只專注在種植現場的設備佈建,而是先研究栽種的植物最適合什麼樣的生長條件,再運用電子設備量身打造設計調校專屬參數,為栽種的作物架構出微氣候系統。一組微氣候系統包含多種無人化感監控設備,如分散式土壤含水量及溫度感測、風向風速監測、溫濕度、光照等感測技術。

這套精準管理技術會從各種感測器所收進到的數據,估算植物的水份蒸散量,判斷作物所需的含水量,建議農戶進行滴灌策略選擇,以增加產量。利用遠端監控系統及環境感測模組開發,結合智慧化環控策略,依據生長需求精準控制給水量,並結合資料庫系統,管理田間生態健康,達到精準栽培目的,同時又能在水源日漸枯竭的情況下有效節水。
 

友善資材完善農業全循環
 

資材使用同樣也是農業耕作的重要課題之一,目前國際上大力提倡的「全循環資材」,也透過團隊的專業協助,納入服務範圍中。全循環資材是指將農業加工中所產生的廢棄物、副產品收集起來,再次進行加工或改質後,重新運用在農業的循環當中。

舉例而言,稻作在收成後一定會經過碾製,過往的稻殼會直接丟棄。但在全循環資材的觀念下,它會進入稻米→碾製精米→剩餘稻殼→炭化為生物炭→施肥的生態循環之中。不同於以往農民直接於田間燃燒,規模化的將稻殼進行炭化,能夠提高炭化效率並管理空氣污染。 另一個案例:檸檬→榨汁→檸檬果皮→加入青貯菌發酵→製成飼料餵牛,都是全循環資材不僅對環境更加友善,也引發更多創意想法進到農業領域。
 

多重壓差萃取,農業加工科學化
 

在經過一連串精準管理之後,農業展現出全新的面貌,然而作物收成後,與消費者仍有一段距離,而團隊的精準管理技術,在農作物收成後,進到加工階段時同樣能派上用場。

以大和當歸為例,在經過基源鑑定、成份分析後,工研院團隊將大和當歸的優質成份標定萃取出來後,搭配仁愛鄉在地菇蕈原料,開發複方多醣養生飲品,萃取之殘渣則製作成薰香製品,全材利用創造衍生價值,帶動農產高值、特色化。

科技農業發展至今,有效融合了臺灣的優勢呈現嶄新面貌,未來在適當的整合之下,農業必會超越我們的想像,開創出更不一樣的局面。
 

更新日期:2023-07-06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