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最新消息
:::

最新消息

睡眠科技:創新腦電活動監測裝置之發展與應用 [趨勢新知]
種類:其他公告  發布單位:技術處  發布日期:2018-09-05 10:00
作者:楊家琳/工研院

市面上有許多可跟蹤心率、血氧、體溫或行走步數等生理健康資訊的穿戴裝置,但近期開始出現可追蹤心智健康的新型態穿戴裝置。這類裝置主要運用腦電圖(EEG)感測器及演算法,來監測與訓練使用者的腦波或腦電活動,以改善專注力、紓解壓力,甚至玩遊戲。但真的管用嗎?過去幾十年的研究證實,腦電圖訊號與專注力、記憶力、注意力及主導身體動作的意識有關。因此,理論上,這類可攜式腦電監測穿戴裝置應該可做到他們所宣稱的功能,但最大的挑戰在於這些裝置是否能在 “真實世界” 的環境中準確地偵測出使用者的腦電活動。畢竟 “真實世界” 環境無法如同實驗室環境,可精準有效的管控與消除雜訊;加上腦電訊號本身就非常微弱,即便最先進的實驗室設備也不太容易偵測出來。業者明白此類裝置的限制,不斷試圖藉由軟體設計強化及演算法精進來克服此問題。

在實驗室環境,可使用濕式電極來增強腦電訊號,但新型穿戴式腦波監測裝置為改善使用便利性,採用乾式電極。儘管最先進的乾式電極技術已可媲美濕式電極,雜訊的處理仍是一大挑戰。在實驗室中,可利用增加電極數目(20~200個)消除其他雜訊,但穿戴式裝置一般多使用1~5個電極,要能有效消除雜訊,準確辨識到底是肌肉動作還是腦部活動實有難度。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在現實生活中,消費者一定不會願意配戴一個有數十個或上百個電極的裝置;因此,如何找出最佳化的電極組合方式,是未來發展重點。此外,此類可攜式穿戴裝置可善用傳統實驗室裝置無法比擬的優勢,將所蒐集到的巨量使用者數據,進階分析辨識腦電訊號及雜訊,精進演算法,來補足無法使用大量電極的限制。

有別於傳統式腦電監測裝置,可攜式的腦電監測穿戴裝置可有更廣泛的應用情境,特別是身體活動呈現較靜止的狀態,例如:睡眠、靜坐冥想、開車等,業者可善用此類裝置的優點及特性,開創多元的真實世界應用情境。然而,儘管可攜式腦電監測技術開啟了新的消費市場,仍無法完全取代傳統醫療級的腦電監測方式。因此,如何掌握發掘此類技術的優勢與限制,發展出最適化應用情境,才能發揮其最大功效,贏得消費者青睞。

完整內容請詳見:【產業技術評析】睡眠科技:創新腦電活動監測裝置之發展與應用

點閱數479
更新日期:2020-04-28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