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技術評析

未來網路革新-以軟體打造虛擬化開放網路世界
發表日期:2016-03-30
作者:蘇明勇(工研院IEK)
摘要:
處於數位網路時代,人們隨時隨地與網路緊密連結,在智慧行動裝置與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大量設備聯網的趨勢下,既有網路面臨巨大的挑戰。

全文:

處於數位網路時代,人們隨時隨地與網路緊密連結,在智慧行動裝置與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大量設備聯網的趨勢下,既有網路面臨巨大的挑戰。根據Cisco最新的全球行動數據流量預測顯示(2015-2020年),全球行動用戶數量至2020年將達到55億,未來5年內行動數據流量將達到366.8 exabytes(366.8×1018位元組)的驚人數字。然而,現今網路架構主要採用分散式架構,如OSPF、與RIP等路由協定,加上網路設備廠商使用專屬的硬體與不同的網管軟體,造成網路不易互通及手動設定耗時、耗力的問題,不容易快速因應客戶經常變動的網路需求。

一、因應傳統網路瓶頸與雲端時代,傳統電信業轉向部署SDN與NFV架構

由於寬頻網路日益普及,傳統電信市場已邁入飽和階段,對電信和通訊業者而言,現有的網路基礎設施難以提供足夠的支援,因此轉型和調整成為不可逃避的課題。有鑒於此,一些大型電信業者在資料中心以及電信核心網路導入軟體定義網路(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與網路功能虛擬化(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NFV),例如美國AT&T與日本NTT DoCoMo正著手將電信基礎設施的LTE行動網路架構虛擬化,而一些大型電信設備供應商,包括Ericsson、Nokia和華為等,也都有推出相關LTE行動核心網路的虛擬化方案。歐洲的德國電信更在2015年以軟體定義營運商(Software Defined Operator)為策略發展目標。

傳統網路採用分散式的架構,在現今的網路環境中,個別的網路交換器集眾多功能於一身,包括從最底層的封包傳遞,中層的網路管理,到最上層的應用程式;優點是可以從硬體設計來達成交換器的行為,並且提升交換器的處理速度;但缺點則是,當需要改變交換器行為時,必須逐一進行設定或者更換原來的設備,如此將耗費非常多的人力和成本。

而SDN網路架構與傳統網路則不同,底層設備只負責封包傳遞,位於傳統網路中層及上層的功能被移轉到控制器(controller)上,由控制器中的軟體進行控制;最大的優點是可以快速部署各式各樣不同的網路環境,並省下大量的部署時間與進行維護人力資源,達到網路虛擬化動態部署的效果。

依據工研院IEK預估,全球SDN與NFV市場至2019年的產值將超過300億美元,其中約有20%是新市場,80%是既有市場或取代性市場。而其中全球NFV的硬體、軟體和服務市場,預計於2019達116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71%,產值成長非常快速。預期未來營運商在軟體上的投資,將大於伺服器、儲存以及交換器等硬體設備。

二、軟體定義網路改變網路架構與運作,降低設備投資與維運成本

軟體定義網路(SDN)是一種網路虛擬化(Network Virtualization)技術,2008年由美國史丹佛大學的Future Network 計畫提出,利用「OpenFlow」協定,把路由器的控制平面(control plane)與資料平面(data plane)加以分離(decouple)。SDN架構將封包傳送的路徑視為一種「Flow」,依此預先建立邏輯網路,來決定封包傳輸方式。因此可以讓網路管理員,在不更動硬體裝置的前提下,以集中控制和多個隔離的虛擬網路,用軟體程式重新規劃網路和控制網路流量。

簡單來說,用軟體方式來簡化網路的運作,能讓網路可以更加自由的控制與管理,而藉由SDN和NFV技術,也能為電信業者降低成本、並加快導入新業務的速度。目前許多電信業者已積極開始進行相關的測試和驗證,例如美國最大電信商AT&T,在2013年就提出下世代網路建構計畫「Domain 2.0」,透過整合SDN與NFV概念與技術,提出使用者定義網路雲(User-Defined Network Cloud)概念,企圖加速網路架構革新與企業文化轉型。美國另一家大型電信商Verizon,也於2015年4月宣佈轉向以SDN為主的網路架構,以期降低成本、加速業務創新。

SDN發展初期以超大規模資料中心,以及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為主,但隨著SDN技術不斷發展,現今已有部分企業開始採用該技術,來部署雲端服務。在SDN各領域中,預計初期實體網路基礎架構的市場比重仍然較大;而虛擬化與控制層軟體,還有SDN應用市場,則會是成長幅度最快的領域。

三、網路功能虛擬化應運而生且後勢看漲

而網路功能虛擬化(NFV)則是透過使用標準的x86等硬體,以及虛擬化軟體技術來執行很多網路的功能,進而降低網路昂貴的設備成本。NFV的主要概念是藉由軟硬體的分離以及虛擬設備(Virtual Machine,VM),使網路設備功能不再依賴於專用硬體,資源可以依實際需求,加以充分靈活運用和擴展。

根據Heavy Reading研究,約有97%的電信服務供應商規劃在未來5年內部署NFV技術,希望能對抗來自線上影音業者(OTT)的競爭,其中包括AT&T、Verizon、BT、Telefonica、NTT Communications、中國移動等國際電信營運商。此外,在2016年2月的行動通訊世界大會(MWC)上, Linux基金會、中國移動和華為共同發表「OPEN-O」計畫,並攜手中國電信、韓國電信、Ericsson、Intel、Red Hat等15家業者,發起第一個整合SDN和NFV的開源協同器平台(open source orchestrator platform)。

採用NFV對於既有網路架構與設備的影響較小,是立即可行的,近來獲得許多電信商及設備大廠的支持。隨著越來越多虛擬化功能的展示和應用案例,NFV技術進展將會加速,未來將朝向開放網路(open networking)和軟硬體解構(disaggregation)發展;而安全的連線則是未來基於NFV網路的重要基礎。

四、Open Source將帶動開放網路創新與新市場契機

SDN和NFV所引發的網路革新,使得電信業者有機會徹底改變目前以硬體為導向的網路營運模式,從而思考如何為客戶創造新的管理方式和服務。NFV與SDN的運作彼此獨立但是具互補性,SDN的集中控制能夠提升網路的效率和靈活度,而NFV則透過標準硬體便可達成特定的網路功能。以軟體與虛擬化技術為核心的新一代網路架構,將顛覆我們對於傳統網路的認識,並且為更多創新服務以及下世代通訊網路發展提供很好的基礎。

未來將是開放軟體的世界,目前業界幾乎所有技術和產品有80%的軟體程式都源自於開源(open source)。目前推動SDN與NFV應用發展的三大開源組織,包括開放網路基金會(Open Networking Foundation,ONF),於2011年成立,由德國電信、Facebook、Google、Microsoft、Yahoo等公司發起,負責制定OpenFlow的標準;以及由Linux基金會在2013年成立的開源專案OpenDaylight,主要在發展開源的控制器,發起的廠商包括Brocade、Cisco、Ericsson、HP、Juniper等。此外,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也成立了NFV工作小組,積極推展SDN和NFV,目前已經有超過200家公司參與,涵蓋電信公司與IT廠商,並且已發佈一系列白皮書,內容涵蓋架構、應用案例以及虛擬化需求等規格。

臺灣業者應積極加入上述國際開放標準組織,盡早佈局虛擬化網路技術與相關測試驗證,並優先發展SDN控制器、NFV協同器以及安全性等重要技術方向,才能協助網路業者和企業,建立可商用的完整解決方案,以減少導入實際網路營運的障礙。

(本文作者為工研院IEK 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

* 點閱數3363
更新日期:2020-04-08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