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華民國經濟部

:::
本部新聞
2025-10-23 10:00
智慧財產局

智慧局公布各國AI專利技術布局分析

點閱數111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舉辦「我國AI相關發明案例集」產業推廣說明會
   人工智慧(AI)技術正在改變世界,各國AI技術發展是政府持續關注的議題,為鼓勵企業加強AI技術研發及應用,並完善AI專利技術布局,智慧局對AI專利整體技術及其AI硬體(AI hardware)、知識處理(Knowledge processing)、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演化計算(Evolutionary computation)、機器視覺(Vision)、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語音(Speech)及規劃與控制(Planning and control)等8個分項技術,利用智慧局建置之全球專利檢索系統(GPSS)就近年AI專利申請趨勢進行分析,發布調查結果,期望能夠協助企業瞭解AI未來潛在的發展機會與挑戰。
   
各國拚逐AI核心專利  積極投入AI應用研發

   今(114)年6月日本發布之「AI相關發明的申請趨勢調查」,勾勒出各國於在AI專利技術競爭概況。其中,中國大陸雖於AI專利整體技術之申請數量遠超其他國家,然美國透過龐大研發投入和資金支持,在影像處理、自然語言處理、大型語言模型(LLM)等AI核心專利保持領先地位,但2020年起增幅趨緩,報告指出,部分企業可能考慮採取「封閉策略」以營業秘密保護技術優勢,韓國AI專利申請穩定成長並集中於智慧家電、醫療影像與零售應用,日本AI專利近年呈緩慢下滑,著重於醫療診斷及醫療影像應用。

機器學習、機器視覺為AI專利布局熱區

   智慧局亦發現類似結果,在全球AI的專利申請趨勢分析中,可發現AI整體技術之申請數量於近10年內大幅成長,2020年已突破3萬件,就分項技術而言,機器學習、機器視覺為各國AI專利技術申請熱區。在我國,整體申請件數趨勢與全球相同,2017年起持續大幅成長,與2014年相較,2021年成長接近9倍,同樣是以機器學習、機器視覺申請案占比最多。
   將統計區間內AI各分項技術之專利申請數量加總,更加凸顯機器學習、機器視覺為AI分項技術熱區,無論在全球或我國,二分項技術加總占比皆已過半。整體而言,隨著AI技術成熟,AI技術已脫離實驗室而滲透至各行各業,未來將持續深入人類生活,滿足人類需求並協助解決問題。

臺灣AI專利申請持續增加  地位日益重要

   AI專利整體技術及機器學習、機器視覺分項技術之前10大專利申請局差異並不大,其中排名第1至3、6、7名之申請局甚至完全相同,臺灣在AI專利整體技術之申請數量排第9名,機器學習及機器視覺亦分別排名在第8、9名,可見在全球AI專利布局中,臺灣亦為重要選擇;近年來在臺灣的AI專利申請案件持續增加,相信在臺灣的AI專利布局將日益重要。

全球AI專利申請龍頭為IBM  臺灣AI專利申請龍頭為鴻海

   全球AI專利技術的各國參與者中,美國申請人共5家公司,分別位居前1、3、5、9、10名,中國大陸申請人共3家公司,分別位居前2、6、7名,可見,兩國AI專利技術擁有高度的整體競爭力。就我國部分,臺灣主要的技術參與者為鴻海、工研院、中華電信、資策會及英業達等5家公司或法人,分別位居前1、2、4、7、9名,顯示臺灣企業或研究機構在AI專利技術有相當之關注及投入,可作為我國產業未來持續邁進的能量。
   就機器學習的各國參與者來看,美國申請人共6家公司,分別位居前1、3、4、7、9、10名,排名第1名美國IBM與第2名有顯著差距,美國在AI模型開發及運算能力仍居主導地位。就我國部分,臺灣主要的技術參與者有占第1名之工研院,第6名之中華電信,第8名之鴻海,可見工研院、中華電信及鴻海近年積極投入AI技術研發,成果日益彰顯。
   就機器視覺的各國申請人來看,中國大陸申請人共9家公司,申請量位居首位,韓國則擠入第4名。就我國部分,臺灣主要的技術參與者為鴻海、工研院、中華電信、交通大學及資策會等5家公司或法人,分別位居前1、2、6、7、8名,顯示在偏重硬體功能之機器視覺領域,是我國未來發展的重點。

持續研發強化我國技術優勢

   臺灣具有世界領先的半導體製造能力,以及優質的系統整合服務能力,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的演講背板上列出了合作夥伴的名單,涵蓋半導體製造、系統組裝及整合、封裝與測試、零組件等領域,顯示臺灣在全球AI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政府已將半導體、AI、軍工、安控、次世代通訊之「五大信賴產業」,列為未來重點投入產業,除了持續推動強化我國半導體產業領先地位外,將以各行各業應用端需求,帶動AI智慧應用高值化發展,並以AI技術為基礎,建立新的產業鏈和生態系,促成產業AI化與AI產業化,加速達成臺灣數位轉型和產業升級。

發布AI專利申請指南

   智慧局在這波AI浪潮中不斷精進AI相關專利發明案審查能量,在114年編纂「我國AI相關發明案例集」,以AI相關發明案例來深入解析我國AI相關發明各專利要件的審查標準,該案例集業經智慧局邀請產、學、研從事發明創作的專家學者於114年6月20日舉辦的「我國AI相關發明案例集工作坊」中,進行討論交流並提供修訂意見,並於114年9月18日辦理推廣說明會中對產業進行宣導說明,有助於產業更瞭解AI相關發明審查實務,提升AI創新技術之專利說明書撰寫品質,進而強化全球專利布局。


發言人:張副局長玉英
聯絡電話:02-23766101    行動電話 0932-010004  
電子郵件信箱:[email protected]
業務聯絡人:張組長睿哲
聯絡電話:02-23767626    行動電話0921-067952
電子郵件信箱:[email protected]
新聞聯絡人員:李宛憶
聯絡電話:02-23766161    行動電話0981-762096
電子郵件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