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專案成果

RFID捻成紗 打造織品履歷物聯網
發佈日期:2022-06-20
單位: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案例年度:2021
簡介:
為了協助傳統產業數位化,經濟部技術處以科技專案支持紡織產業綜合所開發RFID應用新技術,紡織所把只能外嵌在布料上的RFID捻成了一條紗線,這條線讓衣服「從產出到回收」都能夠被完整追蹤,建立紡織品獨有的生產履歷。

特色:

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在近年的普及程度超乎想像,最日常的高速公路收費系統ETC其實就是一種RFID技術的應用。RFID早在十多年前就開始與紡織結合。但囿於產品開發的極限,這十年來RFID多是用在標籤或吊牌上做零售追蹤的管理,標籤或吊牌只要剪掉,織品歷程就難以追蹤建檔,這也是紡織業遲遲無法數位轉型的原因之一。

為了協助傳統產業數位化,經濟部技術處以科技專案支持紡織產業綜合所開發RFID應用新技術,紡織所把只能外嵌在布料上的RFID捻成了一條紗線,這條線讓衣服「從產出到回收」都能夠被完整追蹤,建立紡織品獨有的生產履歷。
 

經濟部技術處以科技專案支持紡織產業綜合所開發RFID應用新技術,紡織所把只能外嵌在布料上的RFID捻成了一條紗線,這條線讓衣服「從產出到回收」都能夠被完整追蹤,建立紡織品獨有的生產履歷。
 

紡織產業綜合所副主任邱聯華說,紡織供應鏈是過程非常冗長而且生產端非常嚴苛的行業,想要數位轉型首先就要完整收集供應鏈上的數據,但是現有以RFID做成標籤的技術,大概只能追蹤到零售端的盤點管理,「衣服買回家吊牌通常就剪掉了,沒辦法做後段的回收管理。」

團隊在8年前看到法國廠商展示的一項技術,就是把RFID紡成紗線運用在精品的管理上,「這樣(技術)不夠民生,太可惜了」,因為RFID的追蹤功能正是數據收集的重要關鍵,但若技術要能普及在日常生活中,首先就得從「頭」開始,克服水洗的困難。

製作衣服的開頭就是布料,所以團隊第一步找了染整廠強盛進行合作。染整是在織物製程中最嚴苛的一道步驟,與強盛的開發已經可以做到壓染染程管理,下一步就要思考技術如何量產。紡織所找了電子標籤廠商韋僑進行紗線型的RFID試量產,並以無塵衣清洗服務商路得潔淨做為示範場域。以往路得潔淨在清點無塵衣數量、辨識名牌及進行衣服與鞋子配對時,非常耗工及費時,因此嘗試以RFID解決痛點。RFID紗線由資訊業者中冠資訊協助資訊系統整合,利用RFID追蹤長相都一樣的「兔寶寶裝(無塵衣)」,進行自動識別與分類,讓每一件相同的兔寶寶裝在過水洗滌後一掃就知道這件是哪個廠商、哪一個單位、哪一個樓層、甚至是誰送洗的無塵衣,讓送洗的衣服能更快速並完好如一送回主人手中。

不同於法國廠商本業就是微電子封裝,由紡織所與臺灣廠商所紡製的RFID紗線是真正從民生民用的角度來研發,邱聯華說,其實每個廠商都沒有做過這樣的產品,但都願意一起嘗試,因此才能夠建立一個橫跨紡織、電子、資訊的創新應用。也正因為這樣的跨域創新,才讓RFID Yarn®相繼獲得德國iF設計獎以及R&D 100 Awards全球百大科技研發。
 

經濟部技術處以科技專案支持紡織產業綜合所開發RFID應用新技術
 

紡織所副研究員蔡杰燊補充,RFID Yarn®可讀取超高頻寬,頻帶落在860~960MHz之間,感測距離超過2公尺,線徑粗細只有口罩繫帶的三分之一、僅1.58公釐,可進行梭織,也可以隱藏在衣服縫邊內不影響美觀,又具備紡織品中耐水洗、酸、鹼、高溫、碾壓等特質,可協助紡織品從染整、織布、檢布、成品等織造過程的紀錄,有助於產業建立數據化管理及紡織品履歷。目前紡織業正大力發展紡織品回收相關技術,但紡織材料組成複雜、識別困難,回收再利用困難度頗高,需要建立產品履歷的數位化工具,才有可能加速實現。紗線型RFID作為紡織品履歷資訊載體,能被紡織品回收系統追蹤與管理,有望成為解決目前舊衣回收再利用難題的最佳工具。


* 點閱數245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