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

經濟部電子報
發行日期:2022-12-29 取消訂閱  回經濟部首頁
news  本部新聞 news
news  就業資訊 news
news  首長行程 news
news  預算書 news
一、國外經濟
  由於通膨壓力仍高,主要國家紛採貨幣緊縮政策,衝擊全球經濟成長動能,根據IHS Markit 12月15日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將由上年6.0%,降至2.9%,明年續降至1.6%。

二、國內經濟
  受全球終端需求力道疲弱,供應鏈去化調節,與中國大陸疫情影響,我國11月出口及製造業生產指數分別年減13.1%、5.3%。民間消費方面,消費人潮回流,加以雙11與世足賽優惠活動商機、新車買氣熱絡等挹注,帶動11月零售及餐飲業成長,營業額分別年增1.4%及13.3%。
  展望未來,雖有5G、車用電子、高效能運算、數位化轉型等相關應用需求穩定成長,加以農曆年前備貨效應等,可望挹注我國製造業生產動能,惟主要國家通膨壓力仍高、政策調控未歇,加以俄烏戰爭延燒,與中國大陸疫情擴散等陰霾影響,恐持續抑低終端需求,衝擊整體出口及製造業生產表現,後續需密切關注並審慎因應;零售及餐飲業因進入耶誕節、跨年、婚宴及尾牙聚餐等消費旺季,加以車商衝刺年底業績、天氣轉冷帶動保暖衣物及熱食等需求,可望推升消費動能,預期營業額將持續擴增。

三、專題:淨零排放風潮下,我國太陽能電池業的現況與展望
1.積極布局淨零轉型工程,維繫產業競爭力:我國在順應全球淨零排放風潮,以及國際大廠陸續加入RE100倡議,要求供應鏈廠商配合使用綠電與加強減碳下,政府推動轉型策略、建構基礎環境,並提出關鍵戰略,以逐步落實淨零轉型工程。
2.因應全球新能源浪潮,能源轉型勢在必行,太陽光電為首選:綠電為產業能否在國際供應鏈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必要條件之一;太陽光電具有裝置空間彈性大、進入門檻低、建設期短、安裝容易等優勢,加上臺灣擁有天然條件,且隨著技術創新發電成本可望逐漸降低,太陽光電的推展將成為我國能源轉型的要角。
3.我國太陽能電池業聚焦在電池與模組製造,逐步朝上下游整合發展:我國太陽光電產業重心集中在中游的太陽能電池與模組製造,隨著政府鼓勵太陽能安裝,部分業者跨足下游系統工程,整體產業朝向上下游整合發展。
(1) 今年全年太陽能電池業產值可望挑戰700億元:受到疫情遞延訂單,以及國內積極推展綠能的加持,2021年太陽光電產業產值掙脫連續五年的負成長。2022年因通膨推升設置成本,預期在全球淨零排放趨勢明確的支撐下,全年產值有機會挑戰700億元。
(2) 太陽能電池業逐漸轉以內需市場為主:在國內綠能政策引領下,內銷值自2020年第2季先行復甦,反轉2015年以來的衰退陰霾,自2021年第4季至2022年第3季之各季年增幅度更在3成以上,表現亮眼,而直接外銷值的表現則相對平緩。
(3) 太陽能電池直接外銷比重明顯下滑:因內需市場的快速成長,加上受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擾亂國際市場影響,致太陽能電池製造業直接外銷比重逐年下滑至2022年1-10月的33.0%,下降主要來自於太陽能電池,2022年1-10月直接外銷占比32.3%較2019年降低了35.2個百分點。
4.太陽電池內需強勁,推升進口規模爆增:隨著疫情趨緩,遞延需求陸續釋出,以及政策面加碼鼓勵產業發展,系統廠加速搶裝電廠,國內太陽能模組廠積極擴產,對太陽電池的拉貨力道轉趨強勁,今年以來太陽電池進口需求呈現巨幅增長。
(1) 業者專攻內銷市場,太陽電池出口持續下滑:業者經營策略由外銷轉向內銷,致2020年以來太陽電池出口年規模值滑落到億美元以下。2022年前11月出口值降至42百萬美元,出口市場由分散轉為集中,出口至美國占62.6%,中國大陸(含香港)亦占18.4%,兩者合占8成餘。
(2) 今年前11月太陽電池進口顯著成長,主要來自東南亞貢獻:受惠於疫後太陽光電新增裝置需求復甦,2022年1-11月太陽電池進口90百萬美元,較2019年全年成長四倍。現行規定陸製之太陽光電電池及模組不准許輸入國內,因此2022年1-11月9成以上進口來自東南亞,以泰國、越南占比分別為72.8%及11.9%,居前二位。
5.政策加持推升太陽能電池製造業成長潛能:「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規範用電大戶須擔負義務,國際供應鏈對綠電使用要求(據此建立再生能源憑證制度,以為證明),光電案廠搭配儲能設備等政策的推動,可望帶動太陽光電裝置需求,進而推升國內太陽能電池製造業的成長動能。
(1) 今年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同意備案核准裝置容量突破3GW:2022年截至11月同意備案核准裝置容量3,327千瓩,成功跨越3GW門檻,較上年同期增加67.8%,顯示後續累積裝置潛力可觀。
(2) 建立再生能源憑證制度,藉以證明與追溯企業使用綠電:為維繫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政府建立再生能源憑證制度,做為證明及追溯企業使用綠電的依據。自2017年5月開始推行以來,累計至2022年12月26日已發放187.5萬張,相當於18.75億度電。
(3) 鼓勵太陽光電廠搭配設置儲能系統:為提供夜間用電、適度釋放已趨飽和的饋線容量、維持電力系統穩定,政府積極推動光電案廠搭配儲能設備,期望提升電力系統韌性,擴大太陽光電設置量,並帶動國內產業發展,規劃2025年整體儲能電池設置目標為150萬瓩。
(4) 太陽光電發展著重能源、經濟、環境均衡:太陽光電將朝向以「農漁業為本,綠能加值」的複合利用,以及屋頂充分利用、低度利用土地活化推動,使國土及空間有效運用,並兼顧能源、經濟、環境三面向的永續發展。
6.順應淨零排放趨勢,穩步推進綠色能源轉型工程:淨零轉型是不可逆的趨勢,提升再生能源是淨零願景的關鍵之一。我國發展再生能源係結合創能、儲能、節能及智慧系統整合四大主軸,並綜合考量技術成熟可行、成本效益導向、分期均衡發展、帶動產業發展、社會可接受等因素,穩健踏實的逐步邁向政策目標,以實現我國能源轉型、促進能源多元化及自主供應,達成環境永續發展的願景。

詳細資料請參閱「當前經濟情勢概況」

經濟部統計處
發言人:黃副處長偉傑
聯絡電話:(02)23212200#8500
E-mail:wjhuang2@moea.gov.tw

新聞聯絡人:吳科長聲和
聯絡電話:(02)23212200#8762
E-mail:shwu2@moea.gov.tw


當前經濟情勢概況(專題:淨零排放風潮下,我國太陽能電池的現況與展望) 開啟當前經濟情勢概況(專題:淨零排放風潮下,我國太陽能電池的現況與展望).pdf檔
回頁首圖示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與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合作,111年第1季於各網路商店、量販店、大賣場及零售商店等販售通路,隨機購買30件「手機保護殼」商品進行「塑化劑」含量檢測,結果全數符合規定,另「中文標示」查核結果計12件不符合規定。

根據國際科技網站 TechCrunch 依據市場研究機構 Influence Central 最新發表《Kids & Tech: The Evolution of Today’s Digital Natives》(兒童與科技:現今數位時代的演變)調查報告,兒童擁有第一隻智慧型手機的年齡已經降到10.3歲,兒童坐車時使用智慧手機比例約45%。考量手機保護殼屬手機配件,兒童使用手機時與手機保護殼接觸頻繁,且因鄰苯二甲酸酯塑化劑屬環境荷爾蒙,恐會造成男童雌性化、女童性早熟,為維護兒童接觸手機保護殼時之安全性,遂進行此次檢測計畫。

標準檢驗局表示,本次「塑化劑」含量係依據國家標準CNS 15503「兒童用品一般安全要求」檢測;「中文標示」則依據「商品標示法」查核。

本次購樣商品之檢測結果如下:
一、「塑化劑」含量:全數符合標準規定。
二、中文標示:查核結果計12件(項次1、2、6、8、9、11、18、24、25、26、27、30)不符合規定,不符合情形包括產地、材質或數量未以正體中文標示(項次1、6、18)、未完整標示製造商資訊(項次1、9、11、24)、未標示商品原產地(項次2)、未完整標示進口商資訊(項次1、8、11、24)、未標示主要成分或材質及淨重、容量、數量或度量(項次1、24、25)、未標示製造日期(項次1、11、18)、應標示事項皆未依規定標示(項次26、27、30)等。

標準檢驗局說明,「手機保護殼」非屬該局公告應施檢驗品目,「中文標示」查核不符合規定之商品,已移請經濟部中部辦公室依「商品標示法」處理。

標準檢驗局呼籲,廠商應落實商品之安全性與標示正確性,以維護消費者權益,並提醒消費者選購「手機保護殼」時,注意下列事項:
一、注意是否貼附中文標示,並詳細閱讀商品標示內容。
二、選購時請檢視手機保護殼之中文標示是否完整,包括商品名稱、製造商及進口商之名稱、電話、地址、商品原產地等。

標準檢驗局提醒,消費者對於所購買之商品多一些瞭解,商品使用時就有多一分安全保障,消費者可至該局網站「商品安全資訊網(https://safety.bsmi.gov.tw)」項下查閱或撥打免付費電話0800-007123洽詢。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發言人:謝代理局長翰璋
辦公室電話:02-23431711 
電子郵件:hc.hsieh@bsmi.gov.tw

承辦單位:第二組副組長鄭慶弘
辦公室電話:02-23431763 行動電話:0920-149023
電子郵件:ch.cheng@bsmi.gov.tw

新聞聯絡人:秘書室科員許瓊文
辦公室電話:02-23431900 行動電話:0905-286250
電子郵件:Louies.Hsu@bsmi.gov.tw

標準檢驗局-商品安全資訊網
1111229標準局新聞稿附表-經濟部標準局與消基會共同公布「手機保護殼」檢測結果 開啟1111229標準局新聞稿附表-經濟部標準局與消基會共同公布「手機保護殼」檢測結果.pdf檔
1111229標準局新聞稿彙整表-經濟部標準局與消基會共同公布「手機保護殼」檢測結果 開啟1111229標準局新聞稿彙整表-經濟部標準局與消基會共同公布「手機保護殼」檢測結果.pdf檔
回頁首圖示
投資臺灣事務所今(29)日再添3家企業共擴大投資臺灣,包括根留臺灣方案的宜特科技,以及中小企業方案的普生公司及亞果遊艇開發。截至目前「投資臺灣三大方案」已吸引1,301家企業超過1兆8,537億元投資,預估創造14萬1,769個本國就業機會,其中「根留臺灣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有156家根留臺灣企業投資約3,438億元,創造2萬4,246個就業機會;「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則已吸引868家中小企業投資約4,009億元,帶來3萬2,957個本國就業機會,後續尚有15家企業排隊待審。

宜特科技為電子產業的驗證分析實驗室,業務涵蓋故障分析、可靠度分析、材料分析、化學/製程微汙染分析及訊號測試等,多年來以優異的服務品質擔任第三方公正實驗室角色。未來在先進製程、第三代半導體、電動車、高速運算、5G、AIoT等市場新應用帶動下,研發開案的驗證分析需求將持續增加。公司計劃斥資逾14億元,在新竹德安廠、埔頂廠及竹科一廠廠區引進智慧化設備,期望能為顧客提供更完整、快速、先進與創新之服務。此外為配合政府節能減碳政策,廠務設施採節電設備,並實施水資源回收。預期投資完成後,將可創造近百個高科技人才就業機會。

普生公司看好未來精準健康長期趨勢,致力於精準健康及醫療事業,具備研發、製造、臨床實驗與銷售經驗,可提供基因、蛋白質、細胞IVD檢測試劑、數位醫學檢驗實驗服務及蛋白新藥應用產品。為因應既有產品市場成長所需,並整合幹細胞、次世代定序及臨床早期癌症資訊輔助AI技術發展。公司計劃斥資近32億元,在新竹縣新建AI園區廠,規劃打造九大中心,包括亞太AI數位影像醫療雲端系統平台、精準醫療診斷檢測中心、免疫細胞與幹細胞培養中心、全方位癌症解決方案研發中心、蛋白質藥研發與試產中心、診斷檢測儀器研發中心、個人化AI精準醫療規劃服務中心、臨床檢驗研發實驗室、分子生物診斷研發實驗室等,廠房符合GMP (QMS)及ISO13485標準且屋頂將設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廠內增設6條全自動智慧化產線,預估未來投資完成後,除了為本國創造超過百位醫療高階人才就業機會,同步提升集團整體生醫產業領域布局,擴大集團全方位大健康領域長期營運方針。

亞果遊艇開發為海洋休閒服務業,事業深根臺南、高雄及澎湖,打造海上休憩黃金三角。為持續致力於推動海上娛樂休憩體驗,公司已於111年10月通過第1件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在高雄愛河興建智慧遊艇碼頭。今日申請第二案,計劃再增聘本國員工32名,斥資逾19億元在臺南市安平興建安平亞果智慧遊艇城會所、別墅前泊位度假Villa、智慧度假中心及擴建新增船艇泊位。船艇所停靠的碼頭使用岸電系統,較傳統燃油發電可減少96%的排碳量。公司在發展海洋遊憩事業同時,亦兼顧生態永續發展。

投資臺灣事務所新聞發言人:陳營運長明珠
聯絡電話:02-2311-2031分機:802
行動電話:0938-637-901
電子郵件:nicole@invest.org.tw



回頁首圖示
台積電今(29)日在南部科學園區舉辦3 奈米量產暨擴廠典禮,行政院沈榮津副院長、國科會吳政忠主委、臺南市黃偉哲市長與本部王美花部長聯袂,與上、中、下游供應鏈夥伴共同見證臺灣暨全球的最先進半導體製程之里程碑。王部長表示,這不只是證明魏哲家總裁所說的「去臺化?門都沒有」,更見證今天不只是門,而是讓大家看到廠房都在蓋了。

台積電優異的3奈米技術可望為全球IC客戶帶來更高運算效能且節能省電之晶片解決方案,透過應用在智慧型手機、個人電腦與伺服器等關鍵產品,將帶動消費者換機需求與刺激企業更新設備,推動全球資通訊市場的整體復甦與成長。

王部長進一步表示,在台積電的優異技術身後,是由一大群長期共同深耕臺灣的供應鏈合作夥伴運用臺灣各形各色的優異工程師,一起聯手孕育而來。經濟部長期秉持對高科技產業的支持,從土地到水電進行超前部署,藉由完整供應鏈聚落的環境建置,讓產學研各界得以攜手孕育出臺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之優勢地位以及作為領頭羊的台積電,這些成就讓臺灣值得驕傲,並有足夠的科技能量與全世界一起合作。

半導體產業能在臺灣深耕,是臺灣的供應鏈聚落、企業文化與產學研能量所共同所鑄造,放眼全球無論是在何處,皆無法複製與取代臺灣關鍵的地位。王部長說明因為今天國際的局勢,要讓台積電更加國際化、更穩固國際客戶的關係,台積電勢必要走出去來鞏固客戶。但台積電仍將在臺灣持續創新,並且以臺灣作發展的根基。

台積電在臺灣首發量產領先的3奈米技術,可望協助臺灣產業穩固客戶關係與擴展國際布局;同時,經濟部亦將協助壯大國內的半導體設備以及材料聚落,進一步強化國際供應鏈優勢地位,讓國內企業有更足的底氣能以臺灣為基地,為全球做服務。

王部長也期許我國企業在國內把供應鏈規模做更大,進一步跟世界合作,站穩全球化供應的腳步。全球對半導體的重視已讓世界看到臺灣,也帶來臺灣的機會與挑戰,產官學研將一同使臺灣更為茁壯,讓臺灣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

台積電臺南第十八廠不僅是全球最先進半導體製程的重要生產基地,亦是居於全球領先群的超大型晶圓廠,全廠區總投資額超過新臺幣1兆8,600 億元,可創造逾2 萬3,500 個營建工作機會以及超過1 萬1,300 個高科技工作機會。台積電優異的3 奈米製程技術,亦可望在量產5 年內帶動全世界約1.5 兆美元終端產品的市場價值,再再證明台積電與臺灣半導體產業對於全球經濟的貢獻與重要性。

發言人:工業局楊志清副局長
聯絡電話:02-27541255分機2902、0912-710-927
電子郵件信箱:ccyang1@moeaidb.gov.tw

業務聯絡人:工業局電子資訊組呂正欽副組長
聯絡電話:02-27541255分機2203、0911-371-666
電子郵件信箱:cclu@moeaidb.gov.tw


回頁首圖示
12/30(五)本部部次長無公開行程。


回頁首圖示


曾文生次長陪同行政院蘇院長出席「天際無線 綠意相隨」屏鵝公路141公里纜線地下化暨種樹百里2.0計畫完工感恩茶會。

時間:12月30日(星期五)上午9時55分

地點: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
(屏東縣潮州鎮光復路259號)

※說明:
1、次長致詞:10:45。
2、請落實防疫規定,全程配戴口罩及維持社交距離。
3、聯絡人: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李小姐0932-222-686。


回頁首圖示
一、官職等:薦任第6職等至第7職等

二、職稱:技士

三、職系:經建行政

四、名額:1名

五、工作地點;臺北市

六、有效期間:111年12月29日~112年2月7日

七、資格條件

(一)教育部承認之國內外大學以上學校畢業(文、法、商學系者佳)。

(二)公務人員高等三級考試或相當等級之特種考試及格。

(三)具經建行政職系薦任職務任用資格。

(四)思慮敏捷、做事認真負責、具抗壓性、能配合加班,具英語聽說讀寫能力者佳(請附證明文件)。

(五)熟悉Word、Excel、PowerPoint等電腦文書作業。

(六)無公務人員任用法第26條、第28條、公務人員陞遷法第12 條及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21條第1項各款、特考特用限制調任等依法不得任用之情事者。

(七)本職缺甄試方式為面(口)試及筆試(英翻中,列為口試參考)。

八、工作項目

(一)辦理雙邊經貿及會議相關業務。

(二)貿易政策、經貿法規、經貿資料研析及蒐集。

(三)協助辦理綜合、研考等行政事務。

(四)其他臨時交辦事項。

九、聯絡方式

報名方式:請於本公告有效期限截止日前完成下列2項線上報名程序,任何1項未於期限前完成者均視同放棄應徵。。

線上報名(一):「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經貿資訊網」:【http://www.trade.gov.tw/新聞與公告/徵才公告/正式人員】,操作方式可參考系統操作手冊。(網址:https://pmewebo.trade.gov.tw/JobWeb/)

線上報名(二):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事求人機關徵才系統」完成線上報名作業,並檢附下列文件掃描後上傳。

1.公務人員履歷表(請使用現職人員應徵功能,末頁自傳請記得簽名後掃描上傳)。

2.畢業證書影本(持國外學歷者,需另檢附「駐外單位驗證後之學歷證件」及「中譯本」,否則亦視同未具該學歷資格)。

3.考試及格證書影本。

4.現職服務機關派令影本。

5.現職或最近1次銓敘部審定函影本。

6.最近5年考績通知書影本。

7.最近5年獎懲令影本。

8.英語檢定證明等相關資料影本。

十、注意事項及聯絡方式:報名履歷資料請據實填寫並檢附前述證明文件以供查核,未檢附者視同未具該項學歷、經歷或檢定等資格,如填寫不實(包括應填而故意不予填寫之資料)或偽造,須自負法律責任,本局得查核屬實後視為不符應徵資格。報名資料完整且經資歷審查合格者擇優通知參加甄試,未約試者不另行通知,所附應徵資料亦不退件,另遇報名人數過少,得再延長公告期間。

十一、應徵者如現居住所位於中華民國以外之國家或地區,得附相關證明文件申請以視訊方式參加面試。

十二、經通知甄試並成績合格者,得依成績列候補人員1至2名,候補期間為3個月,自甄選結果確定之翌日起算,未達最低錄取標準者,雖不足額亦不錄取。甄選結果將公布於本局線上報名之「職缺公告區」,不另行通知。

十三、聯絡電話:02-23977457人事室張秘書。



回頁首圖示
111年度經濟作業基金法定預算


回頁首圖示
111年度經濟特別收入基金法定預算


file.pdf 開啟file.pdf檔
回頁首圖示
頁尾圖示-經濟部 頁尾圖示-經濟部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