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案例
靈活應戰 蛋白降解新藥解鎖前列腺癌抗藥性
發佈日期:2024-11-29
案例摘要:
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技專案支持下,工研院自2019年投入以蛋白質降解藥物新穎技術(PROTAC)解決前列腺癌抗藥性問題,至今成功開發國內第一款「口服AR/AR-V7 ITRI-148新藥」。
內容說明:
工研院 ▶ 研發去勢抗性前列腺癌蛋白質降解新療法
技術特色
運用PROTAC藥物技術,開發國內第一款口服的「ITRI-148前列腺癌蛋白質降解新藥」,可望取代化療及現行用藥,適用前列腺癌及抗藥性病患。
產業擴散
2019年~2023年帶動國內外公司新藥研發投資逾新臺幣億元,目前正與國內新藥公司洽談技術移轉,可望提升我國PROTAC先進藥物研發實力。
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第二高發病率的癌症,並位居2023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5名。前列腺癌主要與雄激素受體(AR)有關,臨床常採用手術及荷爾蒙療法,早期治療效果良好,但治療一段期間後會產生抗藥性,導致癌細胞復發甚至擴散,演變為「去勢抗性前列腺癌」(CRPC),5年存活率驟降至30%。
降解頑強蛋白質 為前列腺癌找生機
在去勢抗性前列腺癌患者中,又以新型AR-V7變異蛋白抗藥性的病患,尚無有效標靶治療藥物,僅能仰賴化學治療,造成患者身心極大負擔。為解決此病症抗藥性痛點,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技專案支持下,工研院自2019年投入以蛋白質降解藥物新穎技術(PROTAC)解決前列腺癌抗藥性問題,至今成功開發國內第一款「口服AR/AR-V7 ITRI-148新藥」。
「PROTAC藥物結構是由致病蛋白、連接子(Linker)及泛素連接酶(E3 Ubiquitin Ligase)3部分組成, 」工研院生醫所專案經理洪秋蓮解釋,PROTAC運作原理有如追蹤器,當藥物進入腫瘤後,能精準找到抗藥性的致病蛋白,使泛素連接酶得以靠近並將其接上泛素,就像幫致病蛋白貼上標籤,有利於人體細胞內的資源回收場「蛋白酶體」得以辨識並降解為胜肽,主動清除致病蛋白。
接著,工研院針對鎖定AR-V7族群無標靶藥物的難題,運用PROTAC技術及結合候選藥物「ITRI-148 」,透過口服給藥治療方式,得以抑制癌細胞,可取代化療及現行用藥,適用帶有雄激素受體(AR)的前列腺癌及抗藥性病患。
研究團隊在荷爾蒙療法後癌復發之動物模式證實,候選藥物ITRI-148可完全抑制去勢抗性的癌腫瘤生長,尤其在AR-V7動物模式也驗證具有抑制腫瘤生長效果,藥效更優於現行上市藥物及臨床競品。除此之外,ITRI-148對正常細胞不具毒殺作用、無心臟毒性、無明顯的藥物交互作用等優點,種種數據顯示有望克服前列腺癌現行治療困境。

▲ 工研院開發PROTAC蛋白質降解藥物技術。
PROTAC技術攻克抗藥性
有別於傳統小分子抑制劑,蛋白質降解藥物具有抑制標靶活性及直接在癌細胞內摧毀致病蛋白的優勢,且可突破以往蛋白質藥物都須有特定靶位才能進行藥物設計的瓶頸,解決現行抗藥性問題,提供新穎治療方法。
在研發過程中,工研院所建立的蛋白質降解藥物研發平台技術(ITRI-PROTAC),具備近百種的結構組合,可提升藥物溶解度、滲透力,腫瘤標靶能力及曝藥量,未來更可延伸應用至其他與變異蛋白相關的病症,目前已投入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的蛋白質降解藥物研製。
ITRI-148藥物走過艱難的前期開發,2023年相關成果已發表於國際頂尖醫學期刊eBioMedicine,也陸續獲得我國及日本專利,並布局歐盟、美國、中國 等國專利。此外,團隊也完成量產公斤級與關鍵製程優化,將可銜接GMP製程。目前正與國內新藥公司洽談合作,一步一腳印提升臺灣生醫的國際競爭力,為頑強疾病治療帶來曙光。
點閱數:
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