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專題—立體商標審查實務研析
依商標歷史脈絡觀之,早期申請註冊之商標圖樣,多為文字或圖樣,隨著商業活動逐漸多元,傳播媒體及廣告設計發展快速,各種商標形態的標示增加,為完善商標權益保護,民國92年11月28日施行之商標法增訂立體、單一顏色及聲音商標之保護,100年更放寬商標保護樣態,「非傳統商標審查基準」之制定更開啟非傳統商標(non-traditional trademarks)保護的濫觴。業者為尋求更多商標樣態之保護,立體商標之申請註冊案件大幅增加,同時產生實務爭議,包括:一、平面商標立體化是否構成侵權;二、含識別性部分的立體商標,其權利保護客體之認定困難,本期以「立體商標審查實務研析」為專題,「平面商標立體化侵權判決彙整及立體商標審查實務反思商標申請策略——以角色玩偶商品為例」及「含識別性部分之立體商標審查實務探討」二篇文章,整理立體商標發展脈絡及實務案例,並就上述議題進行深入研析,詳細內容,請參閱下列相關連結。
本月專題文章:立體商標審查實務研析
專題一:平面商標立體化侵權判決彙整及立體商標審查實務反思商標申請策略——以角色玩偶商品為例(陳智瑜)
專題二:含識別性部分之立體商標審查實務探討(張雅婷)
本月論述文章:
論述:未來作品著作權授權契約問題之研究(施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