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科研成果 > 科研案例
:::

科研案例

一站式能源解決方案 迎向永續未來
發佈日期:2024-11-25

案例摘要:
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技專案支持下,工研院開發「永續智慧能源系統」,透過軟硬體系統整合,全球首創以軟體定義電能的技術,達到能源、電池、材料循環等高效率運用的環境永續目標,獲得2023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肯定。

內容說明:

工研院 ▶ 開發永續智慧能源系統

* 技術特色 
自主開發的核心晶片和AI調節等軟硬體技術,可動態切割或組合不同的電力單元,可依使用情境實現彈性的能源管理。

* 產業擴散  
攜手我國能源業者、電動車及零組件業者、電池製造業者合作,2020年~2024年簽約金額超過新臺幣2億元,更促成廠商投資逾30億元。

2050淨零排放是全球大勢所趨,各國極力發展再生能源,但間歇性再生能源的不穩定,需要大量儲能系統調節緩衝;另一方面,電動車銷量也將超越燃油車,未來勢必面臨大量汰役電池的難題。面對種種能源挑戰,如何在能源使用與資材再利用上,找出最佳解法?

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技專案支持下,工研院開發「永續智慧能源系統」,透過軟硬體系統整合,全球首創以軟體定義電能的技術,達到能源、電池、材料循環等高效率運用的環境永續目標,獲得2023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肯定。
 

永續智慧能源系統,打造從電力擷取、轉換到儲存系統的解決方案。

▲ 永續智慧能源系統,打造從電力擷取、轉換到儲存系統的解決方案。
 

獨家晶片與AI技術 動態切割、組合不同電力單元

工研院電光系統所副組長陳燦煌指出,這項系統以晶片和AI兩大技術為核心,透過自主研發的晶片與軟硬體,可將高電壓電力單元「動態切割」成眾多低電壓單元,也能將多個低電壓單元「動態組合」成高電壓電力,在能源管理上達到高彈性操作。

工研院電光系統所組長莊凱翔比喻,就像樂高積木,可用眾多小積木拼湊成各式物件,也可以把碩大物體,切割成無數小積木。同時團隊也開發專屬的AI技術,可以將此「切割」及「組合」的複雜條件,依使用情境在效率、利用率、成本支出上,進行最佳化管理,達到能源與資材的永續使用。

傳統儲能系統需要性能相同的電池串接,當其中有顆電池故障,很容易變成「害群之馬」,可能導致整套系統失效。但有了這項技術後,可在電力彈性配置的組合下,結合各式電力型態單元協同運作。

在永續智慧儲能系統中,可混合搭載再生能源、各式電池及汰役電池,再透過AI進行最佳化調度,隨插即用,達到低成本、彈性操作的效用。其中,電動車普及衍生大量汰役電池的問題,過去電動車電池的壽命可能還剩70%,卻因不符合效益而遭汰換,未來也有了新去處,透過本系統的彈性配置,讓電池效益發揮到最後一刻。

兼顧環境與經濟永續 助攻能源產業轉型

整體而言,永續智慧能源系統為電力的擷取、轉換到儲存,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其中以電力合成取代電力轉換,可降低能源轉換損耗50%;善用汰役電池的剩餘價值,增進材料及電力循環利用,相對傳統的儲能系統,建置成本約減少30%,實現兼顧環保與經濟的永續發展。

本系統已導入台灣中油的智慧綠能加油站,打造包含充電、換電和儲能的電動車運行環境。同時也與我國能源業者、電動車及零組件業者、電池製造業者合作,從材料高值化利用、電動車關鍵組件開發,以及結合電動車運行電池交換、充電及汰役電池回收,建立電能與材料循環運用的場域。

累計2020年~2024年和國內業者簽約合作金額累計超過新臺幣2億元,更促成廠商衍生投資超過30億元。未來期望在永續目標下,建立我國自主技術及產業生態,並在資源共享下達到經濟效益,朝2050淨零排放大步邁進。
 

本系統已導入台灣中油示範站,榮獲2023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

▲ 本系統已導入台灣中油示範站,榮獲2023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
 


* 點閱數663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