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技術評析

美國BIO 2018趨勢重點:基因、疼痛管理、腦健康、數位及精準
發表日期:2018-08-29
作者:賴瓊雅(生技中心)
摘要:
2018年美國BIO大會舉辦至今已屆滿25周年,2018年6月4日至7日於美國三大生技重鎮之一的美國麻州波士頓市舉行,今年美國BIO各重要論壇最夯的關鍵字為基因治療

全文:

2018年美國BIO大會(2018 BIO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舉辦至今已屆滿25周年,2018年6月4日至7日於美國三大生技重鎮之一的美國麻州波士頓市舉行,吸引全球67個國家的18,289位生技菁英與會,共展出1,800個展覽攤位,世界各地的生技菁英滙聚於此互動洽談合作商機並交流產業趨勢脈動。
 

2018年會展主軸為「Make History-25 Years of Innovation」(締造歷史-創新25周年),議題規劃豐富多元,包括2場特別演講(Keynotes)、7場超級演講(Super Sessions)、9場爐邊談話(Fireside Chats)及20項分組議題,超過180場論壇會議。最熱門的焦點趨勢議題為新興生技療法-基因治療,創新的基因治療取得重大臨床成果,順利上巿,預計將有更多產品在未來持續上巿,其發展對原有療法之衝擊,以及巿場接受度及支付方式的挑戰值得探討;另一焦點則是數位變革對於精準醫療之基因檢測、疾病研究、藥物研發、臨床試驗、治療決策、健康管理在醫療體系、法規監管、研發及商業布局模式上皆具歷史性影響。新興科技主要探討基因治療、基因編輯及微生物組等;疾病領域則圍繞在感染性疾病與疫苗、癌症、腦部科學及罕見疾病等重點領域;個人化醫療與診斷試劑、商業發展與財務等議題亦為此次論壇熱烈討論的焦點。今年新興的分組議題為藥物控制疼痛及解決成癮問題的創新研發需求,希望透過創新科技研究疼痛問題,並開發無成癮性的創新藥物,期能終結疼痛問題,並提供藥物開發的新思考方向。
 

一、基因治療科技突破帶給人們治癒疾病的希望
 

今年美國BIO各重要論壇最夯的關鍵字為基因治療,美國FDA在2017年8月30日首度核准基因治療藥物Novartis的CAR-T細胞療法(商品名Kymriah)上巿,繼而在10月18日核准Gilead Sciences的CAR-T細胞治療藥物Yescarta上巿,12月19日再核准首例遺傳性視網膜疾病的基因治療藥物Luxturna,基因治療受到矚目不僅是因為取得藥證的革命性突破,更因其具治癒疾病之潛力,基因治療藥物成功商業化因此吸引了眾多商業目光,包括Gilead Sciences以119億美元收購基因治療公司Kite,以取得Yescarta;Celgene以90億美元收購另一家基因治療公司Juno。
 

此外,除基因治療藥物陸續獲美國FDA核准上巿外,相關研發投入也方興未艾,根據大會超級論壇講者ClearView負責人Sam Ulin所發表的臨床試驗分析數據顯示,基因治療臨床試驗數自2015年的100件左右,爆增至2017年的250件以上,而BIO(Biotechnology Innovation Organization,美國生技創新協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Jim Greenwood亦指出,目前僅是基因治療開創性技術近幾十年研究及試驗取得臨床驗證的初步成果,未來五年將可期待見到更多基因治療產品成功上巿,造福更多為疾病所苦的病患。
 

然而,即使基因治療的創新科技為病患帶來治癒希望,卻仍存在諸多挑戰,包括更合時宜的創新科技法規,如美國FDA制定新的RMAT(Regenerative Medicine Therapy Designation)法規,旨在加速用於嚴重疾病之再生醫療的開發及查驗登記流程,其流程類似於藥物的突破性療法認證(Breakthrough Designation),公司開發再生醫療時得以在臨床試驗早期便與美國FDA進行頻繁互動,獲RMAT認可之產品亦具有優先審查和加速核准的資格;雖然創新療法可望治癒疾病的效益,可以節省大量醫療保健費用,然其治療的即時成本卻較高,將影響短期醫療預算,造成排擠效應,因此,如何透過創新的支付模式,以解決短期之治療需求激增,並因應未來治療效益不確定之風險,皆為各論壇主要談論的基因治療挑戰。
 

二、期待透過創新科技能終止疼痛和成癮問題
 

本次大會BIO在超級論壇發表2008~2017年藥物開發於各疾病領域的投資趨勢統計分析結果,癌症仍是遠高於其他治療領域的熱門投資,然而在美國醫療直接支出與創投投資的綜合分析資料中發現,疼痛、藥物成癮和精神疾病的醫療支出分居美國醫療支出的前三大治療領域,但十年來所投入之創投資金卻是低於10億美元,是投入癌症藥物開發資金的十七分之一,加上十年來美國FDA只批准兩件治療疼痛的NCE(New Chemical Entity),只有2%核准成功率的疼痛藥物開發相對困難,造成臨床上未滿足醫療需求高。
 

Ovid Therapeutics董事長兼CEO Jeremy Levin博士亦曾發表文章指出,鴉片類藥物成癮已是不可忽視的公衛問題,數以百萬計的個人、家庭及社區受到嚴重影響,包括執導探討藥物成癮問題電影「Being Charlie,中文片名我是查理」的知名導影Rob Reiner擔任本次大會特別演講嘉賓,會中他指出,每個家庭或多或少都曾遇過藥物成癮的問題,像他執導的這個電影,即是以他自身兒子因藥物成癮後所面臨的心理掙扎、家庭衝突等遭遇為藍本,由於疼痛或成癮問題亦存在其感受度的差異,因此,他特別提到要解決成癮問題,必須從科學、醫學、患者及其家屬觀點提供更為廣泛的解決方案。
 

BIO因此成立鴉片類藥物工作組,將投入三大關鍵優先事項,以解決日趨嚴重的藥物成癮問題。包括(1)確保患有疼痛或成癮問題之患者能獲得支持,並在正確的時間接受正確的治療;(2)激勵重點開發有效治療疼痛和鴉片類藥物成癮的創新方法,並防止濫用;(3)促進對疼痛和成癮生物學理解,以開發適當之治療方法並確保被適宜地使用。
 

三、腦神經醫療需求高,數位科技可望加速提出解藥
 

根據Clarivate Analysis的分析指出,2016~2018年5月共有7件阿茲海默症的新藥臨床試驗失敗,在仍未有有效藥物治療,又遭遇連續的研發失敗,高齡化社會需面臨的腦神經問題更雪上加霜,因此,腦神經疾病仍有相當高的醫療需求,雖有許多早期研發新藥標的聚焦於中樞神經疾病,特別是阿茲海默症,然而,由於人類大腦複雜性龐大,大部分神經和精神疾病的根本原因仍然大部分未知,導致新藥開發不易。本次大會特別針對腦部健康探討利用創新科技如全基因組分析、數位數據、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科技、生物電子醫學等導入於腦神經科學及疾病之研究、藥物開發,期能有助於疾病診斷、治療,甚至於預防疾病的發生。
 

拜現代數位科技突破所賜,使得大量蒐集的真實世界數據得以被累積、儲存、分析,或透過腦部圖像數據,使得研究人員可根據大腦動態圖片,顯示個別腦細胞和複雜的神經電路如何在思考時相互作用,以探索大腦如何運作人體的記錄、處理、利用、儲存和檢索大量訊息,透過解析大腦運作機制,進一步理解疾病成因,方能開發出有效的方法來幫助治療、治癒甚至預防這些棘手的腦部疾病。
 

四、實現數位和精準醫療時代的挑戰
 

目前數位化革命在精準醫療所產生的數據包括電子健康記錄(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EHR)、健保資料、基因組學、影像資訊及機器學習等,精準醫療時代是融合生物學、計算機科學、統計學、工程科學等領域知識,數位科技所累積的大數據正加速醫療健康體系朝向精準醫療模式邁進,為達成此目標,同時需要數據的規模和深度以鑑定生物標記,利於做出準確地診斷以確認患者能否有效治療。然而目前面臨最大的挑戰在於臨床中如何整合及運用這些數據,以便將臨床數據與基因組數據縱向連結,做出最適療法的判別。數據的標準化、結構化及可擴展性,方能利於AI運用於藥物開發及疾病治療與病患照護。
 

另一挑戰是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制定新的數據隱私法,將可能對大數據的運用產生不利的影響,這樣的限制將使得患者因為數據安全和隱私的顧慮而停止參與個人數據之運用於科學用途,甚或是因不想獲知本身可能患上不治之症,因而不願提供數據以參與相關研究。目前的因應之道為數據庫提供商取消數據之可識別性,並以匿名方式建置資訊文件,而對於疾病風險的披露則是在病患要求之下方為之,而非主動提供。
 

數位醫療在過去五年投資金額已超過170億美元,亦正朝向成熟化發展,美國FDA亦逐步建制數位醫療的法規,因此,早期進入此領域的公司正朝向尋求可行的監管途徑以取得法規驗證。目前的數據可分為三大類,分別為消費性數據、醫療數據及藥物研發數據,根據不同的數據來源及醫療應用方向,此產業已發展出不同的商業模式,如資料貨幣化、數據加密運作、互惠收入的群眾外包資料(Crowdsourcing Data)、即時國際化、區塊鏈平台、破壞性創新等,正試驗著潛在新商業模式是否能取代原有使用及管理醫療資訊的方式,並創造出龐大的商業利益。
 

五、從創新科技突破進展重新思考商業模式
 

隨著過去20年來藥物研發成功上巿期延長,獲利越來越困難,大型藥廠轉向開放性創新以注入更多創新案源,並且分散風險。2017年的交易及投資分析顯示,新創公司公開上巿活力充沛,創投投資熱度亦持續升高,然而收併購的案件數及值皆相對緊縮。小型生技公司挾著創新技術或產品,在資本巿場獲得青睞,不論是創投或是投資大眾皆對於近來的創新科技突破如基因治療、基因編輯、免疫療法等寄予高度的信心,資金活絡利於小型生技公司募資,更利於創新科技的商業化發展。
 

大型藥廠則在過去的Blockbuster成功模式慣性之下,面臨不斷創新的新興療法如CAR-T細胞療法、免疫療法崛起,其態度相對謹慎以對,因為為了維持未來營運上的獲利保證,必需考量新興療法在法規、上巿後的定價及支付系統、醫療接受度等挑戰,尤其在精準醫療浪潮將造成的典範轉移,過去的藥物研發及獲利模式將受到新一波的轉型革命,再加上數位化時代來臨的衝擊,大型企業在轉變因應上將顧慮較複雜的因素,因此,顯現在收併購活動上,雖積極物色創新投資標的,卻也必需在大膽冒進和冷靜因應之間取得適當平衡。
 

面對新興生技時代來臨,將是一個跨領域及融合電子化、數位化、人工智慧化、精準化的新時代,誠如本年度美國BIO大會的25周年主題:Make Your History!企業在這個歷史風口浪潮上,到了必需重新思索創新的商業模式,才能再造傳奇,成為生技發展歷程中的贏家。
 

(本文作者為生技中心執行產業技術基磐研究與知識服務計畫產業分析師)


* 點閱數839
更新日期:2020-04-08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