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技術評析

淺析全球貿易自由化對金屬製品產業之影響
發表日期:2016-03-23
作者:陳仲宜(金屬中心)
摘要:
50多年來,無論是關貿總協定,還是WTO,在促進貿易自由化的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WTO 規範下的最惠國待遇條款禁止歧視,但仍允許會員..

全文:

一、區域經濟整合浪潮方興未艾

50多年來,無論是關貿總協定,還是WTO,在促進貿易自由化的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WTO 規範下的最惠國待遇條款禁止歧視,但仍允許會員間簽訂多邊區域貿易協定(RTA),而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被視為其中一項類型。RTA/ FTA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一般認為是因為早先RTA/ FTA的簽定對於促進貿易增長及消除區域貿易障礙有明顯作用。此外,區域地緣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亦促進區域及雙邊主義的盛行。RTA/FTA 的迅速發展已經形成了連鎖反應,一國締結了RTA/ FTA 後會對相關國家構成競爭壓力。越來越多國家積極主動地針對RTA/ FTA 的參與設定佈局及談判策略,唯恐被孤立排除於全球經貿流動之外。

原本RTA/ FTA 與WTO 整體架構之間應具有互補、互動的關係,但RTA/ FTA 對非簽定國的貿易在實際上構成了障礙。在RTA/FTA 架構下,其成員國在無損於對其他WTO 會員承諾的前提下,彼此給予對方更優惠的待遇不必及於其他會員,是最惠國待遇的例外,故成為進一步貿易自由化的絆腳石。各種形態的RTA 及分階段完成的部分協議已經逐步侵蝕原本WTO 建立的基本原則,為排除國際間貿易歧視待遇的最惠國原則已然支離破碎。各種紛雜的RTA 制度設計,事實上增加了全球貿易的成本。但從2001 年杜哈回合談判進展受挫以來,各國對於強化推進WTO 體制不甚積極,反而紛紛各謀簽訂RTA/ FTA。RTA/ FTA 本來被認為是WTO 架構下的例外,目前已逐漸變成常態,亦成為當前貿易保護主義及各種貿易障礙措施競逐的場域。截至2014年1月底,全世界所簽署的區域貿易協定已達583個案例。我國限於政治的壓力,所能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寥寥可數。有鑑於加入區域FTA對臺灣未來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目前政府正大力推動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RCEP)。有鑑於此,本文將分析TPP及RCEP兩項區域協定對臺灣金屬製品業的出口所造成之影響。

圖1.2014年臺灣對TPP成員國之金屬製品出口比重
資料來源:ITC/金屬中心MII-ITIS整理

圖1 2014年臺灣對TPP成員國之金屬製品出口比重

三、RECP對臺灣出口影響分析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是由東協十國發起,邀請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共同籌組,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RCEP概念始於2011年11月第19屆東協高峰會,是由東協十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共同籌組「10加6」(意即東協十國+6國),透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

RCEP自2013年開始推動自貿談判,目標在2015年底完成,若順利談成,其將涵蓋約35億人口,佔全球總人口的一半,GDP總和將達23兆美元、約佔全球年生產總值的1/3,所涵蓋區域亦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自貿區。

根據ITC統計資料結果顯示,就金屬製品產業來說,2014年臺灣對RCEP成員國出口總額為69億美元,佔出口總額的34%,如【圖2】所示。

東協提出RCEP目的在確保東協於目前亞太區域各種經濟整合架構中的核心地位。有關「東協核心地位」的概念主要強調東協可透過對內整合及強化對外關係的雙向並進方式,一方面凸顯東協各國打造東協成為區域內中心角色的決心,以持續提升東協的重要性。另外,可透過強化東協的對外關係,確保東協在各種區域合作中的主導性,並使未來包括APEC、EAS、TPP及中日韓FTA等,均能成為以東協為中心,進行延伸或補充的區域架構機制。此外,東協雖已與中、日、韓、澳紐及印度等6國簽署五個FTA,但如何透過整合及優化東協與其FTA夥伴國之自由貿易協定為RCEP重要課題,RCEP的成員亦為臺灣之長期重要貿易夥伴,因此未來加入RCEP對臺灣未來全球的經貿佈局相當重要。

圖2.2014年臺灣對RCEP成員國之金屬製品出口比重
資料來源:ITC/金屬中心MII-ITIS整理

圖2 2014年臺灣對RCEP成員國之金屬製品出口比重

四、未來展望

國際貿易自由化的利益,基本上來自各國的分工合作。在加入WTO、融入全球金屬製品貿易自由化體系後,臺灣金屬製品業在國際間可受平等待遇,但是在市場上也將面臨更激烈之價格競爭,相對而來的反傾銷控訴勢必增多;同時,因大陸加入WTO後,更多外資與技術進入的結果,將對臺灣金屬製品業造成更大的競爭壓力,不具競爭力之產品將陸續外移。能快速反應、全方位服務顧客、科技化經營、跨國運籌等已漸成為廠商維持競爭力之重要條件。

綜上所述,面對全球化區域經濟整合的競爭下,已進入產業轉型的階段。持續面對貿易自由化的挑戰,並調整自身產業結構是未來不可擋的趨勢。臺灣金屬製品產業價值鏈(研發、製造、行銷)擅長之部份大都集中於「製造」此一段價值單元,在經營成本不斷升高,大陸、東南亞國家產品不斷追上之情況下,業者必須體認,早期單靠低價及追求規模經濟,大量生產之策略已逐漸失去其有效性,業者之經營策略重點應加強瞭解市場,據以引導研發高差異化產品,滿足市場需求。同時,如何加速提昇企業本身之跨國運籌能力,以因應外在環境之快速變化,亦為策略重點。另一方面,臺灣金屬製品業在競爭優勢漸失之情況下,如何與市場上的主導品牌客戶維持密切的夥伴關係,是當前一項重要的策略目標。此種策略宜以全方位的服務客戶為重心,才能在強敵環伺之環境中,保有客戶並爭取到強化企業體質及能力所需的時間,再以新的競爭優勢來服務客戶,求取生存發展。

(本文作者為金屬中心MII執行ITIS計畫資深產業分析師)

* 點閱數1719
更新日期:2020-04-08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