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友善列印 :
請利用鍵盤按住Ctrl + P開啟列印功能
字級設定 :
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
回首頁
|
English
|
民意信箱
|
常見問答
|
訂閱電子報
|
RSS
|
字級
小
中
大
功能選單
搜尋
認識經濟部
首長簡歷
副首長簡歷
經濟部沿革
經濟部組織
標誌理念
歷任部長
經濟部影音簡介
新聞與公告
本部新聞
即時新聞澄清
首長行程
活動訊息
就業資訊
訊息公告
多媒體
新聞與公告檢索
政策計畫
施政報告
施政計畫
重大政策
法規及訴願
法規命令草案年度立法計畫專區
主管法規查詢系統
草案預告
本部相關法規
訴願決定查詢
便民服務
申辦業務
常見問答
意見信箱
公文檔案
雙語辭彙對照
經濟統計
最新統計
外銷訂單
工業生產
批發零售及餐飲
工廠校正營運調查
產經情勢分析
其他本部及所屬統計
資訊園地
資訊公開
資料開放
出版品
相關連結
性別平等專區
兩公約人權教育專區
企業與人權專區
人權工作小組專區
災害應變知識區
勞務承攬派駐勞工內部申訴管道專區
網站導覽
回首頁
English
民意信箱
常見問答
訂閱電子報
RSS
全站搜尋
首頁
新聞與公告
本部新聞
請按Ctrl+P即可列印
請按Ctrl+P即可列印.
:::
本部新聞
2023-03-08 13:45
水利署
把握水庫低水位時機 曾文、南化、仁義潭水庫擴大清淤
點閱數
:
604
受氣候變遷加劇影響,去(111)年南部降雨量不到歷史平均的4成,創下30年來新低,南部主要水庫水位雖下降使淤積泥砂裸露,但卻也是水庫清淤最佳時機,水利署除要求各水庫管理單位把握最佳時機,全力動員人力及機具加強陸挖作業外,另已請第五、六河川局開口契約廠商支援仁義潭、曾文及南化水庫,擴大清淤作業量能,並已於3月3日展開相關作業,預計可再擴大清淤36萬方。中部以北水庫如石門、明德、鯉魚潭及日月潭水庫則會依後續水情變化及水位下降狀況,擴大清淤作業量能。
水利署指出,加速水庫清淤已列入行政院施政方針,去年清淤量1,794萬立方公尺為歷年平均近3倍。曾文、南化、白河、烏山頭及牡丹等南部水庫,111年庫容比110年增加188.47萬立方公尺,清淤已成為讓水庫永續、增加抗旱韌性的重要措施!今年水庫清淤目標更提升至1,871萬立方公尺,利用上半年枯水期水庫低水位階段,統計至2月底已清淤157萬立方公尺,執行率178%,汛期前將持續投入更多人力及機具,以提升陸挖能量,以最大化進行清淤工作。
水利署進一步說明,臺灣地質年輕且位處地震頻繁區域,地形陡峻加上重大颱洪事件影響,使集水區土石鬆動,易受沖刷而產生水庫淤積砂源。近年以整體防淤策略推動水庫減淤工作,透過集水區保育、庫區陸挖、抽泥浚渫及水力排砂等方式,加上各主要水庫防淤或排砂隧道工程改造陸續完成,除維持泥砂進出平衡外,更朝向逐步恢復水庫原有庫容邁進。
水利署發言人:王副署長藝峰
e-mail :
[email protected]
辦公室電話:(02)37073000 行動電話:0933-012183
承辦單位:水源經營組 科長 李亞儒
e-mail :
[email protected]
辦公室電話:(04)22501203 行動電話:0961135791
相關圖片
還有3張相片
還有3張相片
還有3張相片
還有3張相片
相關內容
本部新聞
柳營區修繕簽約達百戶以上 加速家園重建
2025-08-19
水利署
本部新聞
柳營6戶率先完工挺過楊柳颱風 郭部長:水利署搶修展現災後復原效率
2025-08-16
水利署
本部新聞
水利署長視察防汛整備及重要水利工程 中央地方攜手降低淹水風險
2025-08-12
水利署
本部新聞
楊柳颱風進逼 水利署召開視訊會議 盤點防汛整備
2025-08-11
水利署
本部新聞
楊柳颱風來勢洶洶 經濟部長指示做好防汛整備
2025-08-11
水利署
本部新聞
中央應變中心階段任務完成 各部會持續辦理復原重建工作
2025-08-06
水利署
本部新聞
災後清理 中央應變中心呼籲民眾提高對登革熱及屈公病警覺
2025-08-05
水利署
本部新聞
推動千億治水新計畫,歷時兩年縝密規劃
2025-08-05
水利署
本部新聞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調整為二級開設 各部門聯手加速地方災後復原
2025-08-05
水利署
本部新聞
0728豪雨災情 後續復原重建朝整合、擇優、加速方式辦理
2025-08-04
水利署
首頁
新聞與公告
本部新聞
請按Ctrl+P即可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