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創新與展示 > 活動回顧
:::

活動回顧

2014台灣奈米科技展
執行單位:台北世貿一館
活動日期:2014-10-02
活動內容:
工研院2014年以「邁向智慧行動及環保永續發展的生活」為主軸,展出 15項代表性研發成果,說明奈米技術可使3C產品更趨輕薄短小,滿足可攜式及方便性等需求;也可應用於水淨化處理及溫差發電設備,使之效率提升及耗能降低;此外,奈米材料也可應用於人體防護及危害偵測,提高災難預防及早期警示之效果。
 
具觸控互動功能的可摺疊手機螢幕-6吋可摺疊手機螢幕是採用主動式有機發光顯示模組結合軟性觸控技術,當螢幕打開時,使用者可點選影片播放選單,進行影片播放後,即使進行收摺影片仍會持續播放,7.5mm的彎曲半徑下,歷經10萬次彎摺後,觸控互動功能依舊不受影響,突破傳統觸控面板難以彎摺限制。
 
引領未來穿戴裝置!腕戴式互動顯示裝置概念雛型品-工研院開發出具有可貼附於曲面上、輕量化與耐衝擊的6吋「腕戴式互動顯示裝置概念雛型品」,適合曲面穿戴的應用,其運用工研院軟性投射式觸控薄膜、軟性AMOLED與使用者介面。不同於傳統的玻璃顯示裝置,可創造出適形化與不易破之優勢,除可用於一般消費性產品外,更可用於軍警等專業人員之配備,帶來我國廠商下世代穿戴式產品之應用商機。
 
高傳輸效能之「無線充電材料技術」-隨著智慧行動產品廣泛運用,充電是使用者最關注的重點,但往往因充電器規格不同而無法共用,形成人手多個充電線或充電器。工研院開發出無線充電技術,不需要一般有線充電的導體接點,只需要將行動產品放在充電源附近,透過無線即能進行充電,對許多行動通訊產品而言是相當具有吸引力的解決方案。這項新興技術正逐漸運用於智慧手機和其他手持裝置上,全球各地行動通訊手機製造商也紛紛推出配備無線充電的智慧型手機,其應用己經由小功率的3C產品推進到大功率的電動車,充電效率的提升為無線充電技術最大的技術瓶頸,有效提升無線充電之功率與效率。
 
高通量/低耗能/高脫鹽效率之「水淨化處理技術」-因應全球性水源短缺的問題,水的脫鹽(Desalination)為開發新興水源必要手段之一,工研院藉由奈米纖維複合化加工後開發出具有高過濾精度、高通量及低阻力之液體過濾材,具高吸附容量(210 mg/g)及快速吸附特性,優於目前產業應用之離子交換樹脂(50 mg/g),亦具有除去多種重金屬之功能,且奈米纖維濾材可有效達到200 nm顆粒過濾效率達95%以上、通量高於400 L/m2/hr、經過界面聚合後能有效去除水中鈣、鎂達98%以上,並可達到節約能源及降低成本之效益。另外,工研院也發展利用電吸附程序來去除水中離子的電化學技術,是一種不使用薄膜、低耗能、安全性高的低壓脫鹽技術,有別於一般高耗能、高壓操作的逆滲透(RO)脫鹽技術,是國際公認深具潛力的新世代水脫鹽技術。
 
預防職災及保護人體之「抗靜電纖維及抗輻射材料」-傳統抗靜電纖維是以導電碳黑製成的纖維,因碳黑材料是黑色,形成傳統抗靜電纖維無法染色。工研院開發的「可染型抗靜電纖維」,是以含奈米級金屬氧化物為抗靜電材料之母粒為複合纖維之芯部(Core)材料,並以傳統聚酯粒當鞘部(Sheath)材料,因此開發出的聚酯纖維性能優良、長效性、抗靜電,也能進行染色。與市面上商品相較,纖維細度提升62%,觸感較柔軟。
 
薄型、輕量、可撓的「中子屏蔽抗輻射材料」-工研院開發的熱中子輻射屏蔽複合材料達安全屏蔽效果只需小於5公分厚度,具有質輕、高強度且可撓曲等特性,未來可作成防護衣或大面積建材使用,可應用於人員的防護及多樣化的輻射防護應用,包括核能安全、軍事國防、下世代航太,以及精密電子。
 


* 點閱數2043
更新日期:2015-06-29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