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技術評析

國際食品產業ESG推進策略及行動
發表日期:2024-06-12
作者:陳怡文、賴孟利、黃秋香、陳麗婷(食品所)
摘要:
本文聚焦科技角度,觀察國際食品供應鏈透過科技為ESG打底的投入方向及行動,提供產業發展及廠商策略思考參考。

全文:

「永續」是2024年全球食品產業發展及能量強化的重點;隨著國際碳盤查、碳稅、ESG指標等相關規範制定且行動加大,全球食品生態淨零減碳的精進動作加速。ESG更成為這時代外界評估企業永續經營與否,決定是否投資的重要數據與指標。E (Environmental)指環境面的永續,S (Social)指社會面的永續,G (Governance)指公司治理;三者涵蓋的面向不僅綠色,更多涉及營運定位及社會價值的自我要求及層次提升。企業需積極透過供應鏈各環節的串連,跨域資源及數位科技的運用,才能創造多面向不同方向永續營運本質的差異價值(圖1)。本文聚焦科技角度,觀察國際食品供應鏈透過科技為ESG打底的投入方向及行動,提供產業發展及廠商策略思考參考。
 

圖1 國際食品產業投入ESG的策略方向及行動重點

資料來源:食品所ITIS團隊分析整理(2024/06)
圖1、國際食品產業投入ESG的策略方向及行動重點
 

一、環境面(E):精實不浪費的飲食循環生態圈打造

(一)強化資源循環再利用的最大價值

為剩餘資材的綠色價值找最適出路。食品製程的剩餘資材,若能高值應用,有機會讓限制點轉變為新商機。如肥料製造業者OCI Global從農業廢棄物提取甲烷來替代氮肥原料,開發低碳肥料,並與穀物貿易業者Dossche Mills、Agravis Raiffeisen等合作測試。歐洲糖製造商協會(CEFS)考量製糖的季節性與高耗能,將甜菜的加工設備由燃煤,置換成天然氣、再生沼氣;製程的甜菜粕剩餘資材,做為沼氣發電能源,強化製糖過程的減碳效益。

為製程的資源及能源運用建立可循環系統。基於衛生安全和生產需求,食品工廠需使用大量的水,國際食品廠商強化廠區資源的封閉循環再利用,兼顧綠色環保及營運成本減低。如穀物麥片廠商Weetabix將自有汽電共生廠生產的電能,搭配風能、太陽能、水力發電等綠能,投入工廠製程供電;使用冷凝水回收系統,匯集蒸煮小麥製程產生的蒸汽,運用於機器設備的清潔等,減少每年工廠用水量。食品機械廠商Marel針對廢水的pH值、溫度和固體顆粒等差異,提供客製化廢水解決方案,包括溶氣氣浮裝置、好氧及厭氧生物處理系統、生物膜技術等;淨化廢水,降低食品製程風險,更提升水循環再使用的多面向可能。

(二)導入科技工具翻新營運流程及細節

數位科技及AI快速發展的時代,環境相關的產業數據全掌握及充分運用,能實現研發、製程及降低碳排等各面向精準的價值及效益,突破舊有營運模式與環境的關係,創造最適互動新模式。如加工設備商Bühler協助咖啡製造商Joh導入製程控制系統的自動和智慧升級,系統可隨時量測產品烘烤溫度,自動調整製程參數,實現精準製造。精準農業公司Nutrien Ag Solutions建立的Agrible平台,可針對不同的農田狀況提供田間作業排程,提高農業資材施用的精準度;目前與全球重要糧商Bunge Limited合作,針對美國的黃豆、小麥、玉米等種植,正進行試驗。穀物麥片廠商Weetabix深化與350位農民的契約合作,投入小麥種植及相關碳足跡數據收集;且與數據平台Map of Ag合作,將分析結果反饋於種植流程的調整改善。PepsiCo與英國國家農業植物研究所(NIAB)合作,設立燕麥測試實驗室,透過品質檢測設備的檢驗及數據分析,幫助燕麥種植者提升產量及品質,減低碳排。

(三)系統改變上游原料的選擇及差異價值

開發具綠色生產優勢且可多元應用的原料品種及品質。如農業科技公司Benson Hill開發Crop OS平台,運用全球大豆品種、基因組成、消費偏好、產地氣候及土壤數據等資料庫,進行育種模擬,開發的高蛋白大豆獨家授權予國際原料大廠ADM。食品廠商Mars與柏克萊加州大學Innovative Genomics Institute合作,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改造可可作物,適應溫暖且乾燥的氣候;另與農業分析公司NSIP合作,開發具高產量且抗病的新品種。

協力畜牧業科技飼養,多面向最小化碳排放。如借力微生物科技,乳製品等產業改善飼養動物的腸道健康,減低上游畜牧飼養的碳排問題。DSM開發可降低牛隻甲烷排放的飼料添加劑Bovaer,訴求透過抑制乳牛瘤胃中催化甲烷的酶,可減少乳牛三成的甲烷排放量;且已與Arla Foods等多家畜牧業者合作進行測試。動物營養健康公司Native Microbial從腸道微生物組的基礎概念,開發具益生菌成分的飼料Galaxis Frontier,訴求改善牛隻瘤胃的微生物組,可提升牛隻產乳量,進而牛乳單位產量的碳排量可減低。

二、社會面(S):可共利共好的新飲食生活創造

(一)精進營養健康又綠色的產品升級與消費溝通

以消費者為中心,持續研發生產更營養健康又兼具綠色永續基底的食品,創造消費者、產業及政策的三贏,是食品永續營運的關鍵本質,亦是社會大眾的福祉。Unilever透過研發,積極調整旗下產品成分,強化產品的微量元素、蔬菜及全穀物等含量,強化產品的差異化價值,讓消費者隨時有新的健康營養選擇。B&G Foods推出蔬食系列產品,包含富含蔬菜成分的雞塊或冷凍彩虹花椰菜米等,鼓勵消費者增加蔬菜食用量於無形,同時創造便捷、有趣的用餐體驗。

消費者及社會對食品包裝環保進化,持續有深度的期許及期待。透過輕量化、單一包材、rPET等環保包材的開發及應用,讓全球用量占比大的塑膠包材,有新的可能及應用轉變,長期是食品廠商創新轉型的重點方向。如PepsiCo旗下的零食產品推出新紙質的包裝袋,訴求可100%回收,且每年減少180噸塑膠材料使用。One Good Thing (OGT)推出不需小包裝的蛋白質零食棒,訴求零食棒塗層為蜂蠟和天然成分混製之薄膜,可防水保護內容物,亦可直接咀嚼食用;同時滿足運輸需求的外包裝,採用70%再生材料的100%可回收紙盒製作。

(二)強化食品製程品質安全又衛生的安心信賴感

確保製程的衛生安全,對食品產業至關重要。每個加工階段有效的設備衛生設計及管控,不論是產線清潔、轉換時間或維護等,對降低安全風險危害且兼具生產力有實質的價值作用。如Bühler公司開發具連續式輸送帶清洗系統、直接驅動循環風扇等功能的食品機械設備,訴求不需額外使用塑膠皮帶、軸承和防護裝置,消除設備不必要的孔洞和縫隙設計,讓製程更安心易控。導入黴菌的重力或光學等特性研究,應用高光譜相機和LED紫外線照明系統等,開發製程整合解決方案,協助食品廠商快速且精準辨識受黃麴毒素污染的穀物。食品機械廠商Marel開發投入採IP69K防水防塵等級開發的設備,訴求彈性設計和最小水平面,可讓高壓沖洗的衛生程度提高,同時機械拆卸和重新組裝輕鬆,衛生安全維護的效益提升。

(三)協力供應鏈夥伴升級成長共創共榮

實踐ESG的社會價值,重視供應鏈所有組成環節能攜手並進,共同成長。食品原料來源廣泛,廠商全球布局多為常態,如何運用專業力協力供應鏈夥伴克服種種問題,共同成就及創造永續價值,成為國際食品廠商展現能耐的重點。如原料廠商Cargill推展再生農業計畫,提供可可種植者苗木資金及相關專業知識,增益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保水力,進而增強作物品質。英國加速氣候轉型夥伴關係(UK Pact)提供專業農業知識的培訓,協助可可豆農民因應氣候變遷加劇的病蟲害問題,協力改善可可豆的發酵方式。乳品廠商Arla Foods Ingredients專案支援印尼乳酪生產商Mazaraat Artisan Cheese,協力當地廠商有機生產及增加乳酪專業加工能力。乳品廠商Danone與國際發展組織SSAFE合作,針對開發中國家的小農,提供食品衛生安全知識與培訓,加入其供應鏈成為合作夥伴;同時訂定良好酪農規範及三階段食品安全架構等供應商準則,確保供應鏈不同規模夥伴加入,產品皆可符合食品安全品質。

三、治理面(G):具韌性且透明的供應鏈新價值建立

(一)提升企業整體營運韌性

審視原料短中長期運用的合宜性,布局且投入替選原料開發。食品廠商穩定原料供應和降低營運風險,主要以投入新原料開發及發掘可合作的潛力新創為多,增益企業應對詭譎多變的大環境及巿場供需。如肉品廠商Tyson收購昆蟲原料廠商Protix的部分股權,雙方將於美國應用Tyson製程的剩餘資材及廢棄物餵養黑水虻,生產昆蟲蛋白和脂質產品。肉品集團JBS於巴西設立食品生物技術研究中心,投入細胞培養蛋白的研究與試驗生產,將牛肉細胞培養做為首要標的。丹麥乳品廠商Arla Foods Ingredients與精準發酵廠商Novozymes合作,投入精準發酵蛋白質的研究及商業化生產。

審視生產製造流程及運用設備的合理性,強化即時監控及智慧設備投入,創造的多面向改變及韌性價值。如食品設備廠商Krones藉由物聯網和分析軟體等,即時觀測機械設備運作狀態,提供停機時間、品質問題、故障原因及可開發潛力項目等各式營運分析;加速追蹤疑慮標的物,識別相關性,提高生產資訊透明度,將關鍵績效指標可視化。食品機械廠商Marel推出Innova數位軟體,透過即時流程監控及數據收集和分析,快速訂定優化的生產決策,回饋偏差,提高機械設備運作效能及生產力。

(二)打造資訊完整且透明的供應鏈

氣候變遷及地緣政治等因素,全球不同食品原料供應存在綠色疑慮或供應量不穩定的現實壓力,只增不減;供應鏈資訊透明,除顧及環境永續發展需求,更可即時掌握國際原料等供應鏈變化。國際食品大廠開始借力衛星監測、全球定位系統及區塊鏈等科技,讓供應鏈資訊完整透明。如Nestlé運用衛星監測技術監控全球棕櫚油供應鏈,確保採購的棕櫚油無森林砍伐疑慮;2022年其逾九成的供應鏈產量可被評估為無森林砍伐。MARS透過全球定位系統(GPS)測繪可可農場地圖,公布供應鏈的可可供應商清單,提高採購永續可可的透明度,呈現供應鏈無森林砍伐的作為。Unilever與Orbital Insight合作,於印尼棕櫚油廠及巴西大豆廠試驗地理定位技術,透過交叉比對GPS交通流量,提升及呈現供應鏈的透明度。肉品廠商JBS運用區塊鏈技術追蹤肉牛供應鏈,從飼養到原料取得,確保所有交易數據的完整性。

四、結論:扣合ESG=為企業未來營運實力鋪路

1.向ESG靠攏,第一步先訂明確目標:ESG做為這時代外界評估企業永續經營與否的重要指標。三者涉及的面向廣,全面兼顧的難度高;但也具備一定的關連性。食品生態相關環節的ESG實踐,從科技力尋求精進改變的角度,多與供應鏈的綠色行動及營運的精準韌性強化相關聯。食品廠商的ESG策略行動,本質上以企業營運實力的擴增為核心,扣合ESG的原則及適切指標方向調整;最終達營運實力及供應鏈體質具體翻新改變。ESG項下價值多元且涵蓋面向廣,涵義各有不同的詮釋方式;廠商自訂明確的ESG目標,有助於找到最適合自己,且供應鏈到企業內部跨部門有一致性推動的目標方向,共同推動ESG目標實現。

2.共同加入綠色與健康兼具的永續食品供應鏈建構:食品產業最大且最具體的社會責任,即能運用最少的有限資源,生產出美味與健康的食品,滿足消費者味蕾,創建美好的飲食生活。不論從原料研發、產品營養健康深化、製程優化或綠色供應鏈重新建構等各不同角度切入,跨業跨域合作,共同建構相對永續的食品供應鏈,具體目標一致。除供應鏈建構外,適宜且充分的消費者溝通同等重要,確定食品供應鏈朝綠色、健康、美味及減少浪費進化的每一步路,都能創造更好的消費飲食需求滿足;兼顧企業、社會和環境永續共利的終極目標。

3.數位科技及AI協力精準實踐:食品供應鏈各環節廠商導入數位科技及智慧設備的使用,從工具面加入食品供應鏈高值及高效的合作共創,改變的影響力充滿想像與可實現性。不論是2023年後發展且快速落地應用的生成式AI(Generative AI),透過物聯網(IoT)、區塊鏈、雲端技術或邊緣計算等跨業科技導入應用,或融和機器人、自動設備等周邊產業合作共創,全球食品生態的推進力量都在加速加大。不同面向的ESG實踐及推進,精準可控的營運體質建立,AI等數位科技的應用協力,可預期將從選配變為標配,不可或缺。

(本文作者為食品所執行產業技術基磐研究與知識服務計畫產業分析師)


* 點閱數267
更新日期:2020-04-08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