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與公告 > 科技新知
:::

科技新知

循環經濟下食品包裝減塑的綠色升級
發表日期:2024-10-16
作者:黃秋香(食品所)
摘要:
食品產業的永續轉型,包裝的綠色升級是企業展現社會責任的重要面向。改變傳統線性包裝模式(生產、使用和廢棄處理)導致的資源乏竭及廢棄物環境問題壓力,轉以封閉循環系統的重複利用,重新構思食品包裝的生命週期,減少浪費,也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全文:

食品產業的永續轉型,包裝的綠色升級是企業展現社會責任的重要面向。改變傳統線性包裝模式(生產、使用和廢棄處理)導致的資源乏竭及廢棄物環境問題壓力,轉以封閉循環系統的重複利用,重新構思食品包裝的生命週期,減少浪費,也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循環經濟架構,強調可生物分解包材的生物循環流動,金屬和聚合物包材借力技術重製再利用,延長生命週期來保留包材價值。本文探討國際相關重要綠色食品包裝規範,研析食品包裝材質和可回收性創新,提供國內產業發展參考。

一、國際近期重要食品包裝規範

(一)歐盟包裝和包裝廢棄物監管新協議的7大重點

據歐盟理事會表示,歐洲每人每年產生190公斤的包裝垃圾。為減少包裝廢棄物的生成,其修訂歐盟包裝和包裝廢棄物監管規則,2023年、2035年及2040年歐盟將減少5%、10%、15%包裝量;修訂規則2024年4月在歐洲理事會和議會達成協議,發布18個月後正式生效。

歐盟包裝和包裝廢棄物監管(Packaging and Packaging Waste Regulation,PPWR)的新協議,主要修訂內容,包括:(1)禁止一次性塑膠包裝使用:除散裝食品初級包裝外,包括生鮮蔬果、餐飲業食品飲料補充包裝及單包裝(調味品、醬汁、奶精、糖等),禁止使用輕薄塑膠袋(低於15微米)。(2)提升包裝可回收性:訂定不同部位塑膠包裝的回收塑膠最低量,2030年所有包裝可以經濟可行方式回收。(3)具體評估生質包材的發展應用:法規生效後三年,委員會將評估生質塑膠包裝的發展,提出永續要求。(4)定義包裝再利用和再充填標準:包括可重複利用的次數、可反覆裝盛及淨空內容物,確保包裝不受毀損等。(5)建立包裝押金返還系統(DRS):要求歐盟成員國建立系統,確保2029年部分一次性塑膠瓶和金屬飲料容器等的各別回收率達九成。(6)強化包材物質要求:限制接觸食品的包裝,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質(PFAS)含量閾值。(7)消除非必要的包裝:電商和運輸的包裝空置率不可超過50%。

(二)美國塑膠公約發展路徑圖2.0的5大目標

美國塑膠公約(U.S. Plastics Pact,USPP) 2020年成立後,Maine、Oregon、Colorado、California、Minnesota等州陸續通過包裝生產者延伸責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EPR)相關立法。2024年6月美國塑膠公約發布新的發展-USPP發展路徑圖2.0,協助企業改變塑膠包裝的設計、使用和再利用,落實循環經濟的創建。

USPP發展路徑圖2.0重視塑膠包裝再利用的創新和實施,同時訂定原生塑膠的減少目標。2030年訂定的五大目標,包括:(1)消除存疑和非必要的包材,以減少三成的原生塑膠使用量。(2)設計和製造100%可重複使用、可回收或可堆肥的塑膠包裝。(3)有效回收50%塑膠包裝,建立有規模的包裝回收或堆肥系統。(4)要求所有塑膠包裝含30%的回收包材或生質成分。(5)增加可重複使用包裝的系統運作及規模,加入塑膠運用。

二、創新纖維包材減低原生塑膠用量

反塑膠意識的增長和消費者對一次性塑膠的抗拒,全球食品飲料廠商積極採用紙質包裝替代塑膠包材。雖取代塑膠,面對著可擴展性、製造可行性及消費者習慣等各面向挑戰,但測試紙質包裝替代性仍是食品包裝綠色永續推動的重點。

(一)紙纖維逐步替代糖果塑膠包裝

據Innova Market Insights的調查,塑膠仍是糖果包裝的主要材料,但2018-2023年採用紙纖維包裝的糖果產品,以年平均成長率103%的速度成長。如近期澳洲部分糖果品牌,已將原使用的傳統塑膠軟包裝,轉為可回收紙質包裝。如Nestle巧克力採用Amcor食品級紙質軟包裝,考量巧克力會自空氣吸收水分,Nestle的巧克力包裝融合一層金屬薄膜,確保產品的新鮮和酥脆口感,同時金屬薄膜阻隔層不影響廢棄包裝紙的回收。另整體而言,Nestle亦透過各式包裝創新路徑,包括減少塑膠使用、再生塑膠和塑膠包裝替代品等,朝2025年原生塑膠使用量減少1/3的目標前進。

(二)紙瓶陸續測試於液體產品的應用

據Innova Market Insights研究,歐洲紙質飲料包裝應用居全球領先,2018-2023年全球超過半數的紙包裝飲料新品來自歐洲;但全球飲料使用紙包裝的趨勢卻在下滑,顯示液體產品的紙包裝應用,面臨防潮等實際功能性的挑戰不小。現階段紙瓶的型態,主要有二;一是以兩個互扣鎖的紙半殼,圍繞可裝液體產品的金屬化塑膠袋;一是運用單一模具一體成型,紙瓶較堅固耐用,且不含黏著劑和扣鎖設計。紙瓶的測試和開發,阻隔性和回收性仍是關鍵。如Diageo與PA、PulPac合作開發,將威士忌改用90%紙材和塑膠內襯製成的紙瓶,2024年已在酒吧進行測試;相較傳統威士忌玻璃瓶,重量減輕六成且碳排放量減少四成。另其瓶蓋與PulPac、Setop DIAM等合作,採軟木塞、與瓶身類似的乾模纖維技術等製成。因紙瓶塑膠內襯無需拆卸,未與紙層黏合,回收處理可自動分離。

三、包裝回收再利用價值提高

據國際金融中心(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IFC)的調查研究,2018-2023年全球循環再利用的投資金額達1,900億美元,每年平均投資320億美元,其中超過半數投資於北美,主要投資塑膠回收和再循環。投資金額雖遠低於World Bank、WRAP、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PET Recycling Coalition等單位的設定,2040年前每年投資1兆美元減少全球塑膠管理不善,但Alliance to End Plastic Waste的成員廠商包括Amcor、 Berry、Dow、Pregis等,仍致力透過包裝收集、分類、處理和回收系統等改善,提高包裝廢棄物的管理。

(一)投資包裝回收基礎設施

據World Bank表示,若不立即採取行動,2050年全球廢棄物預估將增加七成;全球人口成長,加上未正確的收集和回收,食品包裝廢棄物問題將加劇。近期Tetra Pak為擺脫包材-製造-廢棄物的線性處理模式,整合科學家、回收商和消費者等力量,提高包裝廢棄物的回收率,確保回收包材重新循環再利用。同時訂定包裝循環再利用的三原則,包括維持包裝和包材的可再用性、自然再生系統及消除非必要包裝設計,確保優質包材流通,同時減少新包材的加入,希望2030年歐盟Tetra Pak的紙盒回收率達九成。而美國回收系統布建地點分散,加上消費者期待回收方式更簡便,業者建立Recycle Check回收數據庫平台,消費者掃描包裝條碼,或網上購物的網頁連結,即可獲知所在地回收系統是否接受回收,提高消費者參與及回收的正確性。

(二)強化包裝可回收設計

目前全球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仍是回收率最高的塑膠,再往上提高回收比例,去除PET瓶標籤是方法之一,亞洲市場正積極探索可行性。如韓國新立法2026年起將禁止瓶裝水有包裝標籤,日本制定2035年使用100%再生塑膠包裝計畫,無標籤PET 瓶可簡化包裝回收。近年Coca Cola在韓國和日本相繼推出無標籤飲料,提高包裝回收效率。包裝去除標籤後,Coca Cola轉在PET瓶投入輪廓工藝設計及雷射蝕刻技術,讓瓶形有表面彎曲和流動等設計,與其他飲料作區隔;瓶蓋置入產品訊息條碼,透過瓶蓋顏色可區分原味和無糖產品。另Fourth Wave Wines葡萄酒亦採無標籤玻璃瓶,必要資訊包括品牌、葡萄酒品種、地區、年份等以二維條碼載於瓶頸塑膠套標,去除傳統紙標籤和黏著劑,可減省廢棄物和能源使用。

四、結語

隨科學進步、市場發展、消費者觀念轉變和經濟變化,食品廠商重新評估和制定綠色目標;儘管執行面挑戰存在,然面對反塑膠壓力,食品和包裝相關業者仍持續推動各種永續發展解決方案。多家食品品牌重新審思與設計包裝,消除部分包裝規格和材料,轉向單一包材、環保包材等,探索非必要包裝消除及包裝再利用可能性,適應當前或未來包裝回收基礎設施。唯有大規模可回收廢棄物的管理、收集、分類和回收基礎設施完整,包裝才能完整回收再利用。綠色食品包裝價值鏈的落實,需供應商、非營利組織、政府單位等重要關係人協作,共同推動。

臺灣亦積極加入食品包裝綠色行動。2018年環境部(原環保署)公告減少塑膠吸管、飲料杯、購物袋與免洗餐具等一次性塑膠產品使用,逐步走向2030年的全面禁用,同時結合綠色設計、資源循環等,引導市場減塑。同時國內食品廠商亦投入相關綠色包裝升級,如桂格葵花油包裝減重二成(包括油瓶、瓶蓋、標籤輕量及套標移除),卜蜂以可回收塑膠包材做為主要食品包裝來源,採用可重複使用塑膠籃,統一完成茶飲和包裝水r-PET瓶的安全性測試等,延長塑膠包材的使用生命週期,兼顧內容物的衛生安全保護,亦強化品牌的綠色形象。
 

(本文作者為食品所執行產業技術基磐研究與知識服務計畫產業分析師)


* 點閱數276
更新日期:2024-10-24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