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技術評析

美國BIO 2015夯什麼?從會展主軸看生技製藥產業的未來趨勢
發表日期:2015-07-07
作者:陳秋玲(生技中心)
摘要:
今年的美國BIO 2015於6月15日~18日在費城的convention center舉辦,每年在不同城市舉行,美國BIO會展至今已邁入第22個年頭。BIO 2015是以「Fuel SUPER Powerful Advances(點燃生技之超勁火)」為會展主軸,大會共進行了約140場論壇會議,其中包括7場的特別論壇。議題囊括數位醫療及個人化醫療、轉譯醫學、生質能源及再生化學物質、食品與農業、新興市場,以及感染、罕病及癌症等疾病,以及與生技製藥產業之商業面相關議題。

全文:

今年的美國BIO 2015於6月15日~18日在費城的convention center舉辦,每年在不同城市舉行,美國BIO會展至今已邁入第22個年頭。BIO 2015是以「Fuel SUPER Powerful Advances(點燃生技之超勁火)」為會展主軸,大會共進行了約140場論壇會議,其中包括7場的特別論壇。議題囊括數位醫療及個人化醫療、轉譯醫學、生質能源及再生化學物質、食品與農業、新興市場,以及感染、罕病及癌症等疾病,以及與生技製藥產業之商業面相關議題。


BIO 2015大會有超過1,800家企業參展,並吸引來自62個國家、超過15,000人次參與年度盛會,且一對一的商談會更吸引3,000家廠商參加,會議數量總計高達28,000場,洽談情形相當熱絡。臺灣每年以國家主題館參展,今年在館內共設有20個攤位,其中廠商有13家參展,醫院、學研單位及政府機構共7家,且參加一對一的商談會統計超過300多場。


美國BIO 2015拋出的議題相當廣泛且多元,各議題主要環繞並傳達的訊息如下:
 
  • (1)「以病人為本」-以病人為藥物開發的中心,鼓勵病人參與早期藥物的開發階段,並將病患的藥物使用資訊列入法規環節的決策點,將可提升醫療成效,來協助加速開發慢性疾病、罕病及高度未滿足之疾病。
     
  • (2)「精準化醫療」-是治癒疾病的新世代目標,藉由個人的基因圖譜或生物標記的檢驗,能夠精準地給予治療。然而,隨著精準醫療的時代來臨,臨床試驗的型態亦將改變,由傳統隨機、雙盲試驗朝以「basket trial」、「umbrella trial」及「N-of-1 trial(sample size of just one patient)」等試驗設計之方向演變。以「basket trial」為例,即試驗疾病中具有相同特定基因變異或相同作用機轉的病患,歸類在同一組內給予藥物治療,較傳統試驗更節省時間與成本。
     
  • (3)「新世代生物藥品(biotherapeutics)」-以癌症、免疫疾病等藥物開發為例,將朝向以雙特異性或多特異性抗體為開發目標,此類抗體可瞄準多疾病的作用機轉,並仍維持療效、親和性及溶解力等性質。例如,今年展會曝光度最高的公司之一為1986年成立於紐澤西的Celgene公司,該公司為專注於探索創新、研發等創新療法之廠商,以癌症、嚴重的免疫和發炎疾病的開發為主,近年更頻繁地與合作對象利用多特異性抗體技術平台,開發免疫疾病之藥物。此外,Janssen公司亦與Genmab利用DuoBody技術平台,攜手進入雙特異性抗體之研究領域,開發出近20種雙特異性抗體之研發產品線。再者,核酸與細胞治療亦為新世代藥物開發的機會,從表觀遺傳修飾到基因工程、基因剪輯,具備極大發展潛力。
     
  • (4)「數位化醫療」-為針對醫療行為進行監測,並用來預防疾病的發生,從電子病歷、臨床試驗數據上傳雲端及電子處方箋等應用,無不與數位緊密結合。另外,最近熱門的穿戴式電子裝置即是行動醫療(mHealth)的應用之一,可記錄並監控身體狀態或病情。以Apple在2015年所提出的「ResearchKit」為例,為顛覆全球傳統藥物開發方法之一,並開放程式設計平台,讓研究者能夠自行設計並使用;此平台的開發,使醫生能夠針對所記錄的數據,來評估病情並給予診療。
     

就展會商業面的相關議題來看,國際生醫公司交易活動相當熱絡,據Campbell Alliance的資料顯示,2015投資者的意向從統計至2015年1月~5月止,總交易金額已逼近2014年的總交易金額來看,投資者在2015年仍持續抱著相當樂觀的態度,並超越2014年的交易活動。


剖析2015年1~5月的交易活動,併購交易占約79%、合作占約14%。就產品開發階段與供需市場來看,2015年1~5月不論是買方的興趣或賣方的產品,占比最高的疾病領域是癌症(約占30%),其次為中樞神經系統(約占10~15%)。進一步觀察交易者對於臨床各階段的看法,臨床試驗I~II期階段之產品是供給與需求相對平衡的市場,而臨床前是屬於供過於求的買方市場,臨床III期則是賣方市場。


就產品之疾病領域與供需市場來看,賣方市場為臨床III期的中樞神經系統、臨床前及臨床試驗III期的癌症領域、臨床III期的止痛藥物等;臨床前呼吸疾病、臨床前眼科疾病等,則是買方市場。在技轉方面,2015年初最熱門的疾病領域,排名前三大為癌症疫苗為主(占16%)、抗體藥物複合體(占15%)及個人化藥物(占12%),足見廠商們正搭上市場趨勢的發展熱潮。


此外,近年國際間吹起了「Build-to-Buy」的商業模式,意即大廠藉由與投資公司及創業家合作,從學研單位技轉進有潛力的研發產品,並將產品轉譯為前景可期的候選藥物,接著成立新的公司,即此公司一開始已設定被收購之期程與目標。


相較於傳統的技轉方式及收購途徑-耗時耗費,「Build-to-Buy」之模式吸引了生技製藥廠商的目光,近幾年陸續有國際大廠如Roche、Celgene及Biogen等公司透過此模式來擴充公司的產品線。以Avalon投資公司和GSK的合作為例,目前已成立3間新的生技公司;GSK副總裁McDevitt闡述,Avalon冒險的程度、決策及研究人員的激勵方式較GSK大不相同,目前雖然不知道此模式對於雙方來說是否是相當有益的,但此合作方式建立在足夠的信用上,將有極大成功之可能性。


綜觀今年展會的現況,一對一的商談會越來越熱門,是賣家曝光、與買家交流的大好機會,亦是生技製藥服務廠商(CRO、CMO)積極拉攏生意的好時機。會議中討論藥物開發的相關議題仍舊圍繞在「創新」的研究基礎上,但是創新藥物所衍伸出之價格的制定與保險給付之議題,成為關注的重點,並引發熱烈討論。雖然美國BIO 2015已經落幕,但展會中彰顯當前生技醫藥關注議題與前瞻趨勢,相當值得思考與探究。


(本文作者為生技中心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


* 點閱數3286
更新日期:2020-04-08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