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回經濟部
|
回首頁
|
網站導覽
|
常見問答
|
意見信箱
|
English
|
資料分類檢索
|
RSS 訂閱
字級大小:
放大
|
縮小
網站更新日期:2023-05-31
SCRIPT關閉時,字級大小選擇請參考:
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以上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
功能選單
Toggle navigation
認識技術處
處長介紹
組織與執掌
發展重點
科技專案補助資源
法人科技專案
業界科技專案
學界科技專案
無人載具科技專案
產業技術法規
創新與展示
技術新知快遞
活動回顧
文宣刊物
業務相關連結
科技網站
政府資訊公開
熱門焦點
熱門技術
國際獲獎
競賽活動
產業技術知識+
回經濟部
目前位置:
首頁
>
創新與展示
>
文宣刊物
:::
請按Ctrl+P即可列印.
文宣刊物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alt + ←" 鍵替代
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
、
得獎專輯
、
創新創業
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
出版單位:
技術處
語言:
中文
相關網址:
連結
ISBN:
978-986-5332-72-3
GPN:
1011100211
書籍簡介:
以下文字擷取自「第七屆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得獎專輯」部長序文
後疫情時代隨著疫苗普及,經濟活動也逐漸解封,各行各業正在緩步復甦中。臺灣在全球經濟呈現衰退之下,仍能在逆境中表現極佳,讓110年經濟成長率達到6.09%,這是在先進國家經濟成長非常少見的好表現。然而這項成績,最重要的基礎就是臺灣防疫做得好,不僅讓全世界看到臺灣的防疫治理,更讓大家看見臺灣成熟且穩健的研發創新能量,擔起全球產業供應鏈重組的核心位置,架接起疫情重擊後的產業生態斷鏈,也創造出亮眼的經濟市場佳績。
經濟部自100年起設置「國家產業創新獎(以下簡稱產創獎;National Industrial Innovation Award, NIIA)」正是以創新為軸,獎勵跳脫原有框架,以整合與跨界合作,進而創造加值效益的組織單位、團隊及個人,希望藉此發掘並樹立多元創新的典範,以建構鼓勵產業投入多元創新與價值創造的環境。
儘管面對疫情的影響,在徵件及活動上都面臨挑戰,而本屆報名者仍創下歷屆最高,共計有326件參選案件,歷經半年的初複審評選,遴選出44件優秀獲獎單位及個人,包含16家產學研組織單位、13個團隊及15位個人獎項得主。獲獎者涵蓋各種產業如半導體、機械、資通訊、醫材、航太等,都提出他們引以為傲的重大突破與技術創新研發成果,成為一時之選,彰顯臺灣產業創新積累的深厚實力。不僅是智慧製造與高科技產業表現依舊亮眼之外,當時配合政府快速籌組的口罩國家隊(紡織所、敏成健康科技公司、哈伯公司等)大獲肯定,他們當時為臺灣築起第一道抗疫防線,同時也推動臺灣防疫產業,引領周邊產業鏈蓬勃發展,實至名歸。
此外,呼應全球氣候變遷、淨零碳排等議題,本屆獲獎者亦展現在「永續」議題上企業體質全面改造成效,迎向蛻變成長的喜悅。舉凡本屆臺灣水泥、瑞助營造、凡立橙、成大能源中心等,藉由號召上、下游供應體系成員投入綠色行動、甚或跨領域業者合作,創造綠能多元創新應用;又或在扶持小農、大地共生等努力上創造多贏、跨界合作等,攜手共創環境永續的願景,令人感佩。
本得獎專輯歷經半年縝密規劃,透過實地採訪深入挖掘各獲獎者創新故事,期讓社會大眾能深入瞭解這些產業英雄背後鮮為人知的創新甘苦,更希冀透過典範楷模能拋磚引玉引領產業界效尤,共學共好。未來,經濟部會和產業界共同努力,協助業者儲備足夠戰備能量,讓臺灣在不斷變動的局勢中,保持關鍵地位,並站穩世界舞台,迎向未來。
檔案下載:
第一屆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得獎專輯(上冊)
下載PDF
第一屆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得獎專輯(下冊)
下載PDF
第二屆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得獎專輯
下載PDF
第三屆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得獎專輯
下載PDF
第四屆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得獎專輯
下載PDF
第五屆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得獎專輯
下載PDF
第六屆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得獎專輯
下載PDF
更新日期:2023-05-30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alt + ←" 鍵替代
認識技術處
處長介紹
組織與執掌
發展重點
科技專案補助資源
法人科技專案
業界科技專案
學界科技專案
無人載具科技專案
產業技術法規
創新與展示
技術新知快遞
活動回顧
文宣刊物
業務相關連結
科技網站
政府資訊公開
熱門焦點
熱門技術
國際獲獎
競賽活動
產業技術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