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專案成果

眼睛免打針 黃斑部病變治療更舒「視」
發佈日期:2023-11-02
單位: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案例年度:2022
簡介:
在經濟部技術司科技專案支持下,工研院生醫所成功打造「眼滴劑型傳輸平台」技術,克服了眼藥傳輸困難,開發出治療濕式黃斑部病變眼藥水。

特色:

工研院 ▶ 開發眼滴劑型傳輸平台

* 技術特色 
治療濕式黃斑部病變眼藥水,將藥物直送眼底病灶,前臨床證實僅需60分鐘眼底病灶藥物濃度高達IC50近900倍,相關競品僅達90倍。

* 產業擴散  
眼藥傳輸平台技術移轉信力生技,簽約總金額破億元。提升我國眼藥產業競爭力,搶攻高價值眼藥市場。

愛迪生銀獎

高齡化社會、長時間使用3C產品,造成現代人眼睛罹病機會增加 ,其中黃斑部病變為常 見眼睛退化性疾病,嚴重者有失明之虞,在經濟部技術司科技專案支持下,工研院生醫所成功打造「眼滴劑型傳輸平台」技術,克服了眼藥傳輸困難,開發出治療濕式黃斑部病變眼藥水。該產品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個眼藥水產品來取代現行眼睛打針療法,並且已榮獲2023年美國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銀獎和2022年臺北生技獎銀獎等肯定。

領先全球 藥水直送至眼球底部

濕性黃斑部病變主要成因是眼底視網膜產生不正常的增生血管,造成出血、積水,使視力快速惡化,由於病灶位於眼底不易觸及,病患平均每2~3個月就要赴醫院報到,請專業醫師替眼睛「打針」,不僅醫療費用昂貴,侵入式治療也有引發出血感染等風險,眼睛打針更令患者感到恐懼,亟需安全又便利的眼滴劑產品取代。

如何讓藥物有效傳遞到眼底病灶,始終是眼藥水產品難以克服的課題,知名藥廠如Bayer與GlaxoSmithKline研發眼藥水配方,皆因送達病灶組織藥物濃度未達治療標準,而止步於臨床二期;工研院生醫所研發的眼滴劑型傳輸平台技術則克服了藥物傳輸障礙,成功將藥物送達眼後房病灶,運用此技術開發的治療濕式黃斑部病變眼藥水療效更於前臨床試驗中證實與現行眼睛打針療法相當,未來產品上市,患者將可自行在家施用眼滴劑,而不必再面對眼睛打針帶來的各種不便。

工研院生醫所研究員黃汶嘉博士表示,研發團隊約6年前投入眼藥研發,進行劑型平台初階試驗研究,因看見其潛力與可行性,針對賦形劑型組合不斷調整精進,歷經無數次摸索嘗試,終於研製出讓眼藥水可穿透眼組織障礙直達眼底病灶的黃金組成,而且安定性與治療效果俱佳,已邁向商品化階段,2022年已取得我國、歐盟、日本與中國大陸之專利認證。
 

解決過往黃斑部病患需要到醫院讓眼睛打針,未來在家滴眼藥水即可治療。

▲ 解決過往黃斑部病患需要到醫院讓眼睛打針,未來在家滴眼藥水即可治療。
 

本技術現已應用於濕式黃斑部病變眼藥水開發,技術移轉信力生技公司。

▲ 本技術現已應用於濕式黃斑部病變眼藥水開發,技術移轉信力生技公司。
 

拓展新藥 扶植生技業研發實力

2021年底眼滴劑型傳輸平台技術及治療濕式黃斑部病變眼藥水產品,技轉信力生技集團,短短半年即取得國外新藥臨床試驗許可,目前正執行臨床二期試驗。本劑型傳輸平台技術也適配多種小分子藥物,可搭配「老藥新用」研發策略,加速新藥研發進程,目前已投入第二項產品開發,研製治療乾式黃斑部病變眼藥水。

除此之外,工研院也整合了小分子藥物研發、眼藥傳輸劑型開發、眼科前臨床藥動/藥效/毒理評估和產品試量產等技術,打造出「眼藥技術平台」,可提供業界完整一站式服務,加速新品開發及上市,已協助國內廠商開發新一代功能型隱形眼鏡並強化8家生技業者眼科新藥研發。2020年~2022年更帶動廠商投資金額達新臺幣4.9億元,助攻我國生技藥物研發實力提升。
 


* 點閱數593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