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最新消息
:::

最新消息

鈦金屬於海洋工程應用趨勢 [趨勢新知]
種類:其他公告  發布單位:技術處  發布日期:2017-06-07 10:00
作者:陳靖惠/金屬中心

目前全球經濟總產值的61﹪與海洋和海岸帶有密切的關係,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估計,全球每年海洋經濟產值約2.5兆美元(約台幣77兆)且每年以平均11﹪的速度增加,預估到2020年產值將到達3兆以上美元。

海洋環境變化複雜,海洋設備除需考慮海水條件(如:腐蝕、海洋生物污著作用)之外,還須要能承受地震、颱風、海浪、潮汐及海流等自然因素的強烈襲擾,其不管在材料或是製程技術上的門檻相對其他應用來說,高出許多。因此海洋工程設備對材料性能的要求甚高,而鈦金屬的材料特性,被視為是除了現階段最常使用的不銹鋼材之外,唯一能滿足並符合要求的材料。

鈦金屬在地殼中的儲量非常豐富,僅次於鐵、鋁、鎂,也被稱為是繼鐵、鋁之後崛起之第三金屬。鈦材除了具備密度低、比強度高、耐蝕性強等特性之外,其還具有良好的耐海水沖刷性,加上無磁性、無冷脆性、高透聲係數等高度的海洋適應性,故也被稱為「海洋金屬」。由於鈦金屬具有上述特性,因此在塑性成形、鑄造及焊接等方面,除了能與其他常用金屬材料一樣進行傳統的加工成形之外,鈦金屬還是一種高鈍化性金屬,它的可鈍化性超過鋁、鉻、鎳和不銹鋼,該鈍化性決定了鈦在海水中具有十分優異的耐海水腐蝕性能,因而可直接用於接觸海水或暴露於海水大氣中的各類海事工程裝備,如:船及遊艇殼體、海水管路、海底工程閥體、海水淡化設備、跨海大橋等。

現階段全球具備完整鈦產業鏈的國家主要有四個,分別為美國、俄羅斯、日本及中國大陸。根據統計,全球的海綿鈦產量目前約為17萬噸左右,鈦加工材產量約15噸,台灣在整體供應鏈所占比重仍非常小,隨著海洋設備與技術的發展,朝向綠色化、整合化、智慧化、深遠化的方向,台灣在創新產業政策的推動及業界近年來在鈦材研發的努力下,未來將有機會能推動我國在海洋技術和高階製造領域的提升及創新。


完整內容請詳見:【產業技術評析】鈦金屬於海洋工程應用趨勢

點閱數2101
更新日期:2020-04-28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