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療器材
創新高值醫材具備個人化、精準化及智慧化特色,並具有高附加價值。這類醫材結合數位科技、生物工程等創新技術,可解決高齡化社會中普遍的醫療需求。國內除了持續積極投入技術開發,也特別重視應對新興醫療科技的發展。經濟部、衛福部與國科會等各部會分工合作,不僅推動技術發展和法規調適,還專注於市場應用的擴展,以加速這些創新高值醫材的研發與臨床應用。其中,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承擔主要的技術研發責任,確保這些創新技術能夠有效轉化為實際的醫療解決方案,以應對我國及全球日益增加的醫療需求。
技術研發措施
醫療器材的應用技術包含數位醫療、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及再生醫療等。在數位醫療方面,運用AI、物聯網等ICT發展智慧健康管理系統,輔助遠距醫療(Telemedicine),並促進醫療場域與醫療器材功能的升級。精準醫療的進展則包括開發癌症精準診斷與動態監測技術,這些技術能更早發現疾病,並針對個人化醫療需求進行檢測,同時運用導航技術使手術治療更精準,有效降低治療副作用及負擔。在再生醫療方面,以生醫材料、組織工程及細胞治療技術為主要發展方向,這些材料主要用於器官退化的功能修補與彌補,以及加速傷口復原的高階醫用材料開發。此外,還包括次世代醫療器材的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例如生醫晶片的前瞻技術及系統開發,以及醫療器材CDMO關鍵製程開發技術,這些都是為了推動創新醫材的生產效率和品質控制能達到新的水準。同時,針對全齡和銀髮高齡健康科技,也整合並驗證新的服務模式,以滿足社會高齡化帶來的廣泛健康需求,開發創新治療產品與服務。
依據個人基因表現及健康狀況與臨床診斷等資訊,提供個別患者最合適的治療方式或用藥決策,藉由量身打造個人化需求而擬定精準治療方案,以達提升療效、降低副作用、加快恢復健康之目的,可大幅減少無效醫療或衍生副作用之成本。科技專案投入癌症精準診斷技術,擬建立精準醫療檢測服務平台,由檢測分析切入治療應用,串聯國內檢測服務業者,提升精準醫療產業競爭力。
科技專案開發連續偵測血流系統,及早發現皮瓣移植手術後血栓形成;非侵入性、安全性高及更有效的腦神經刺激經顱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系統,及醫學影像導引精準椎間盤(Intervertebral Disc)微創內視鏡手術,提升我國於全球醫療電子領域之能見度。
建立高值化金屬醫療器材委託研究開發暨生產服務(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 CDMO)關鍵製程與技術,以產品開發進入商品化階段為導向,建構生物性電漿噴塗與金屬醫療器械關鍵表面處理技術,並協助國內醫療器材相關廠商建構表面處理技術與代工試製量能,進一步發展創新醫療器材,協助公司降低成本,並縮短產品上市時間。
人體各部位的承受力學強度不同,構造十分精密。科技專案結合化纖產業開發高生物相容性(Biocompatibility)組織植入式醫材,發展配合人體組織特性和生理需求的生醫複合材料(Biomedical Composite Material)產品,利用科技的力量提供醫師手術選擇多樣性並改善臨床治療的風險。
晶片是全球科技產業發展的核心,2024年啟動「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運用我國半導體晶片製造與封測領先全球的優勢,發展應用在各行業的創新解決方案。科技專案投入半導體技術應用於生醫領域,包括檢測、運算、驅動、儲存及分析等,進而發展各式高階晶片應用於醫療與體外生醫感測及生醫製造等新穎產品,實踐精準醫療,提升整體醫療品質。
近年來國內民眾對身心治療需求增加且接受度高,但由於神經系統龐大複雜,且不易藉由藥物單獨治療,創新數位療法(Digital Therapeutic, DTx)以預防、管理直接向病人提供基礎治療介入措施為主,能從病患生活中紀錄更多疾病進程及探索與致病因子間的關係,進而獲得新型態的治療方式。
我國在全球ICT產業領先地位及完善醫療保健系統,透過科技專案建立符合國內法規的遠距醫療示範場域,優先在偏鄉、離島和緊急情況提供服務,結合數位醫療設備和符合國際標準的雲端系統平台,以強化醫療服務可及性和效率,同時為國內廠商創造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