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技術評析

面對綠色經濟時代來臨,節能減碳有助於企業提升競爭力
發表日期:2016-07-27
作者:閩潔(紡織所)
摘要:
面對金融海嘯及氣候變遷、資源短缺等議題,「綠色經濟」成為提升產業競爭力的不二法門。

全文:
一、前言

面對金融海嘯及氣候變遷、資源短缺等議題,「綠色經濟」成為提升產業競爭力的不二法門。為什麼需要「綠色經濟」?儘管近年油價下跌,但地球上能源總有用完的一天。加以全球氣候異常、天災頻繁,科學家將之歸咎是碳排放量過多所致,因此有京都議定書率先出現。臺灣身為全球機能性紡織品供應大國,已有多家業者進行節能減碳及bluesign®、碳足跡等認證的申請,在國際供應鏈中表現亮眼,如以生產袋包箱用布聞名的和友紡織即為受惠業者之一。本文介紹溫室氣體盤查概念及相關盤查流程,提供臺灣業者參考。

二、巴黎氣候變遷協議將促使產業走向綠色經濟

事實上京都議定書條約於2005年開始生效後,全球在節能減碳上的表現並不如預期,主因是中、美兩大國均沒有簽訂京都議定書,不受溫室氣體排放的限制。然而這個現象將因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於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所簽訂的巴黎氣候變遷協議而產生巨大的改變。根據巴黎氣候變遷協議,所有國家都必須在2050年前將全球暖化控制在2°C內,促使相關產業及供應鏈正視綠色永續發展的環保課題。

巴黎氣候變遷協議是全球第二份具有法律效益的協定書,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美均已簽訂巴黎氣候變遷協議。美國設定2025年降低碳排放量至28%。中國大陸也有類似的目標。該協議並設有「每隔五年檢視與修訂一次」的但書,各國亦將據此制訂所屬的節能減碳法律(例如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影響所及的產業若未遵守,即面臨嚴峻的罰則。

三、透過溫室氣體盤查為產品貼上綠色標籤

從前述背景可知,未來產品如果沒有貼上綠色標籤,將很難開拓市場。所謂的綠色經濟包含綠色產品、綠色服務及綠色能資源等部分,其中綠色產品與臺灣在全球紡織品供應鏈的角色息息相關,關鍵在於透過溫室氣體盤查,為製造端貼上綠色標籤。

(一)溫室氣體盤查的對象

「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設定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將降至2005年的50%以下,溫室氣體有30多種,又以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六氟化硫(SF6)、全氟碳化物(PFCS)及氫氟碳化物(HFCS)等六種氣體受到更嚴格的管制,是碳足跡最主要的盤查對象。其中SF6因為不會衰解,長期存在外太空中,阻擋了地球的熱氣散出,造成溫室效應。針對這類愈難分解的氣體,愈需要去管制,因此「碳足跡盤查」可說是「溫室氣體盤查」最主要的一環。

(二)溫室氣體盤查的標準

前述氣體的盤查結果最後都要換算成CO2(當量),例如1g的SF6相當於22,800g的CO2,以符合國際標準。一般國際上的標準為ISO14064,中國大陸則依循CNS14064標準。ISO14064含括ISO14064-1、ISO14064-2、ISO14064-3三部標準(參見圖1),首先需算出廠房排放的CO2當量,建議由第三方公正機構盤查,再登錄至環保署。環保署將據此訂出減碳的限制,包括可使用的碳、媒、電力等能源,企業並依限制設計溫室氣體減量計畫,再由驗證單位進行資料查證。若供驗證盤查的資料經查證非屬實,則將面臨刑罰。

圖1 ISO 14064 三部標準間之關聯性
資料來源:進階管理系統整合顧問公司,紡織所ITIS計畫整理,2016.6
圖1 ISO 14064 三部標準間之關聯性

在ISO14064-1的盤查推行程序中,組織與營運邊界設定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通常盤查的對象都是前一年的資料,若必須列為盤查範圍者卻未納入,就會被環保署退件。此外盤查需參考環保署的係數尋找排放源,計算結果以作為環保署碳排放總量管制的參考(參見圖2)。溫室氣體盤查查證的等級又分為「合理保證等級」及「有限保證等級」,前者適用全面盤查,以求符合環保法規;後者則排除企業有困難的部分,僅針對可盤的領域盤查。由於後者的盤查範疇可能不被環保署認可,故並不推薦企業引用。完成盤查後所提出的「溫室氣體查證聲明書」須有盤查單位的認證,建議業者進行系統整合,整併文件管理、高階審查及驗證時程,選擇同一家驗證公司也有助於提升企業的盤查效率。

圖2 ISO 14064-1 盤查推行程序
資料來源:進階管理系統整合顧問公司,紡織所ITIS計畫整理,2016.6
圖2 ISO 14064-1 盤查推行程序

(三)碳足跡盤查

根據行政院環保署的資料,碳足跡被定義為:一項活動(Activity)或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過程所直接與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從企業的角度來看,「企業碳足跡」幾相當於溫室氣體盤查,一般多指與製造過程相關的排放。從產品的角度來看,「產品碳足跡」則包含了產品原物料的開採與製造、組裝、運輸,一直到使用及廢棄處理或回收時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可說是囊括了產品「從搖籃到墳墓」的過程。

碳足跡盤出來後,即可申請碳標籤。各國有其碳標籤的設計,臺灣目前分別有環保署及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簡稱電電公會)所發出的兩種碳標籤。環保署的碳標籤僅針對終端產品核發,而電電公會為協助企業推行產品碳足跡盤查,也成為全球第一個推動電子電機產品碳標籤的公會。

四、結論:善用能源管理減碳,提升企業競爭力

最好的減碳工具就是能源管理,亦即如何在生產製造端降低能源的耗用。過去企業採用的節能措施多為一次性的方案,只有在被主管機關或客戶要求的當下才施行,時間一久又故態復萌。能源管理強調的是持續改善,一旦開始實施,就不會再回到過去了,因此關鍵在於組織全員的參與,而非只是單一部門負責。落實能源管理首要「數字」的紀錄,能源管理若沒有數字佐證,很難說服老闆厲行。透過經驗老到的員工可以把能耗的數字記錄下來,作為改善目標的依據,顯示出所謂「傳承」的重要。舉例來說,一般煙囪的排氣溫度是攝氏110~140度,若非由資深員工量測,可能出現攝氏170度的紀錄,看似相當耗能的數據,背後卻可能是資淺員工在量測上出了問題。

除了節省耗能、降低生產成本,碳足跡認證也有助於企業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前述和友紡織即是仰賴碳標籤等認證在「最後一哩路」勝出的案例。此外碳標籤認證也可作為政府採購標案「最有利標」的評選標準,對於有意爭取政府標案的業者而言,取得碳足跡認證勢在必行。對此經濟部工業局提出製造業及服務業能源管理系統示範推廣輔導計畫,由企業負擔30%,政府補助70%,以減輕企業在申請認證過程的負擔,業者亦可多加利用。

五、參考文獻

  1. 傅仁(2016.5.11),「企業如何因應綠色經濟的來臨,提升產業競爭力」暨「智慧型紡織品營運模式分析」專題研究分享會,臺灣區絲織工業同業公會。

(本文作者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

* 點閱數3384
更新日期:2020-04-08

回上一頁 回首頁